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以水为师:汉水文化的哲学启蒙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904下载160次收藏
  相传很久以前,在汉水江畔的一间简陋小屋里,老子的老师常枞即将离开人世,众弟子环侍左右。老子询问老师最后的教示,常枞用微弱的声音说:“你看牙齿和舌头,哪个刚强?哪个软弱?”老子回答:“牙齿刚强,舌头软弱。”常枞无语,缓缓张开嘴巴,让老子观察。原来,常枞年老体衰,牙齿早已掉光了,而柔软的舌头依然存在。老子含泪而问:“今后,我将以谁为师?”常枞笑了笑:“以水为师。”语毕而逝。老子长哭,泪流满面。冥冥之中,老子顿悟水的哲学,感悟水的无穷奥妙。

中国文化是从水文化开始的。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文化,而中国水文化最初的启蒙,又是以“哲学之水”开始的。“以水为师”,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观与中庸之道的一个重要表现。正是在这似水柔情中,蕴涵着极大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

汉朝因为汉水而得名,汉朝的产生,定型了“大汉民族”。汉语、汉学、汉文化这些名称,都是依靠汉水的源远流长而成为国粹。中国哲学的创始人——老子,也正是汉水孕育出的一位伟大的顶尖人物。老子姓李名耳,是楚国人,其哲学思想就是在汉水流域文化的土壤中形成的。老子对水情有独钟,他创立的道家之学可以说就是水的哲学。老子通过对宇宙本体的探求,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总结了一套系统的认识论学说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以水哲学为本的道家思想,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与儒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老子以水作为譬喻,阐发出深刻的哲学范畴道的含义。千百年来,老子的水哲学思想作为一种启蒙思想,不断支撑和繁荣着汉水文化这座伟大的思想文化宝库。

老子认为,“水”有三性:其一,“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其二,水“善下之”;其三,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水善利万物,又不争”,故“上善若水”,上等的善良品质是不求利我的一种无私境界;水“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成江海之大以纳百川,“善下”不是表面的示下,而是其超凡的容人之量。柔弱莫过与水,而攻坚,水随物塑型,至弱至柔,但又能淹没一切,毁灭一切,无坚不摧。

原始道教是在古代巫术、神仙方术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的思辨哲学与儒家的伦理哲学而形成的,汉水上游恰好提供了熔铸多种文化的大熔炉。巫鬼风俗和老庄思想是道教文化的两块基石。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在汉水中上游地域就充满着“老庄”之学的氛围。形成于东汉晚期的道教,为天师张道陵所创始,尊老子李耳为教祖,道教之名正式确立。

汉水流域是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与重要活动区域。道教倡导以“自然”关注人,力主用自然性质、自然原因、自然原理来关注、解释人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以水为师:汉水文化的哲学启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