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引黄灌区的产业化发展之路(郭树芳)
关键词:引黄灌区状况存在问题产业化发展措施
【摘要】多年来,引黄灌区受政府行政干预的影响,水利建设只有投入,不讲产出,只重视社会效益,很少计算经济效益。忽视自我良性发展,没有形成扩大再生产的良性运行机制。灌区工程只能在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由政府一次性投入进行工程的维护、加固与改造。而灌区管理缺乏后续资金和好的政策环境,灌区管理的简单运行机制造成灌区管理水平落后,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影响了灌区效益的发挥和辖区内经济与社会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引黄灌区应彻底转变经营观念,推进灌区产业化进程,实现引黄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化良性运行机制。在此,笔者结合东营市引黄灌区实际对灌区今后的发展之路与运行管理模式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措施:
一、引黄灌区建设及发展状况
以东营市麻湾引黄灌区和曹店引黄灌区为例,将引黄灌区建设及发展运用情况,简要地予以说明:
(1)麻湾灌区是我市建市以来主要靠地方投资兴建的第一处大型引黄灌区,是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灌区位于东营区和广饶县境内,地处黄河下游的滨海地区。西临滨州地区,东至广饶盐场、广南水库,北至广蒲沟,南跨小清河。灌区控制范围包括东营区的龙居、史口、油郭、西范、牛庄、六户六个乡镇和广饶县的陈官、花官,丁庄、石村、大营、颜徐、码头、西刘桥八个乡镇以及广北农场、胜利油田的六个农场。土地总面积105.3万亩,设计灌溉面积74万亩,灌区总人口35万人,灌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大蒜和棉花等。
麻湾引黄灌区是在原打渔张灌区的基础上,新建引黄闸和总干渠,将原打渔张灌区二、三、四干串连,形成的独立引黄灌溉体系,渠首引黄闸位于东营区龙居乡麻湾村附近,设计引水能力60立方米/秒,总干全长33.2公里。灌区原隶属打渔张灌区,渠首在博兴县乔庄乡境内,行政区划变动后,为适应东营发展需要,东营市自筹资金,借国家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的有利时机,于1989年投资4005万元对原打渔张灌区东营境内部分工程进行改造,历时3年,至1992年完工。1993年投资150万元对三干进行了恢复治理。1998年,投资500万元对总干渠首进行了衬砌。同年,为解决东营区和胜利油田用水,投资4800万元对四干渠进行了扩建治理,达到了向广南水库送水的条件。
2002年,作为东营市政府为民承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实施麻湾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工程建设,以渠系现状为依托,对总干渠引黄闸至闫家泵站段实施全断面防渗,渠坡混凝土板衬砌和建筑物维修,更新改造。共衬砌渠道27.5公里,维修新建建筑物64座,搬动土方132万立方米,砌石1.82万立方米,砼及钢筋砼2.24万立方米,完成投资5080万元。工程建成后,不仅解决了广饶县北部灌区30万亩农田用水需求和为小清河以南引黄补源提供水源保障,而且对改善灌区生态环境,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灌区经济发展,提高灌区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3年,投资415万元,实施麻湾干渠绿化工程。工程规划以工程现状为基础,自引黄闸至广饶泵站沿总干渠两侧植树绿化,全长28公里,规划区总面积4800亩。除建筑、水域和交通用地外,规划整地面积2000亩,其中绿化面积1500亩,植树30万株,沿渠修建柏油路9.5公里,总投资415万元。工程建设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目标,坚持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营造多林种、多树种,多功能,多效益,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走廊,构筑景观水利绿色屏障。工程的实施,对有效控制灌区内水土流失和防止地沙化,涵养水土,保护植被、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灌区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2004年,东营市水利局灌溉处投资130万元实施完成了麻湾灌区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使灌区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该灌区自1991年6月建成后,根据水情变化,科学调配水量,提高干渠输水挟沙能力,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高水位,低水头,大流量”供水方式,干渠清淤量明显减少,由渠首沉沙变为远距离分散沉沙,增大支渠引沙量、农田落沙量,改良了土壤,减少了清淤费用。在黄河来水少,断流时间长的不利形势下,实现了多引水,提高了经济效益。
麻湾灌区干渠战线长,面积大,以农业灌溉为主,水费收入低,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工程维修,只能每年组织职工对工程进行应急性的维修,主要维修资金用于闫家扬水站,年维修费用在10~20万元,近几年加强管理,维修费用逐年减少。
(2)曹店灌区位于东营市中部,灌区西靠黄河大坝,东至广南水库,南起广蒲沟,北至五、六干合排。行政区划涉及东营区和垦利县的5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93个行政村,即东营区的六户、史口、龙居三个乡镇,垦利县的董集、郝家二乡镇及辛店、黄河、胜利、东城、胜园5个街道办事处,并向市和油田的九个农场和广南、耿井、市自来水厂及众多的小型水库供水。灌区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万人, 占灌区总人口的18.5%。灌区土地面积60.1万亩,其中可耕地面积约41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7万亩。近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和东营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众多知名企业落户东营,看中灌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充沛的水源保证,纷纷建厂房、搞开发,使灌区耕地面积大幅减少。据统计,灌区2004年度农业用水3410万m3,实灌面积仅10.5万亩左右。曹店灌区已由最初的工农业并重型成功转换为以工业及城镇生活为主、以农业供水为辅的新型灌区。
曹店灌区主要建筑物有:引黄闸1座、节制闸7座、五干进水闸1座、泄水闸1座、水库泵站3处。另有提水支门35处、 自流支门4个。构成了一个功能完善、运行安全的有机整体。
曹店灌区下游是库容为1,14亿m3的亚洲第一大平原水库---广南水库,库容为2000万m3的耿井水库是西城区的主要水源地;库容640万m3的南郊水库则是东营市政治中心用水的重要保证。另外,灌区内还有各种小型水库、坑塘等36处,蓄水能力达708万m3。
曹店灌区扩建延长治理工程完成之后,1986年春季投入运行。当时取得全省“四个之最”:一是全省最长的引黄衬砌渠道;二是在全省最先实
浅议引黄灌区的产业化发展之路(郭树芳)
本文2010-03-12 22:06:25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05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