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环境报》:加强制度建设 全面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366下载182次收藏
  #trs_autoadd_1227770247984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7770247984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7770247984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7770247984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7770247984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加强制度建设是推进历史性转变的需要

 

环境保护要实现历史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面对当前环境保护新形势和生态建设新任务,我们要更多地运用法律、政策和经济的手段,通过建立制度平台,真正形成一套长效机制。

 

前几年或者更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解决环境污染的历史欠账,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消除因严重违法排污引发的环境事故。浙江省从2004年至2007年开展的“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重点就是还环境污染的历史欠账,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在这些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和发挥我们的优势,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集中力量开展污染整治行动。虽然这期间我们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对提升环境监管水平起到了推动和保障作用,但总的来说,主要还是依靠一些不同的工作载体,以完成有阶段性目标的工作任务。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这种工作方式仍然会是环保工作的重点。但是,随着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逐步确立,随着环境保护真正成为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随着环境管理以污染集中防治为主向日常监管为主转变,以及社会各方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环保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的要求就显得迫切起来。

 

按照不同责任主体特点创设制度

 

环境保护责任主体有3个层面:第一,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及所有排污单位。第二,环境管理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第三,环境监督的责任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

 

对治理主体来说,目前主要是要解决企业环境成本和效益的外部性问题。企业作为治理主体,缺乏内在的治理污染动力,主要原因是其环境成本可以外部化,可以通过偷排、漏排来逃避治理责任,让整个社会来承担环境成本。所以,要通过制度安排,把环境成本转化为企业内部成本,促使企业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环境报》:加强制度建设 全面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