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环境报》:怎样认识生态伦理及其教育?(叶红)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899下载178次收藏
  #trs_autoadd_1231809826081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1809826081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1809826081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1809826081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1809826081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生态伦理学是联系现代生态学与伦理学的新兴综合性科学。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和调适人与自然的伦理及道德理念,规划和约束人对自然的伦理态度和道德行为,引导和塑造人与人之间伦理及道德关系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示出理性和前瞻性,以及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的价值。

 

生态伦理教育是植根于生态伦理学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一是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念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二是以一种全新的生态视角重新思考人类发展过程中人际之间、代际之间和各物种之间应有的平等关系;三是以一种全新的理性方式重新塑造生态与发展共存、简约与丰富同辉的生活方式。因此,在未成年人中推行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教育,培养新一代“理性生态人”,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是调适新型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氛围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弘扬“万类和谐竞自由”的理念

 

蒸汽机的发明将人类送入工业文明的时代。第一次张扬个性的人类依靠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近300年的时间里,建立起以人类为主导地位的世界秩序和发展模式,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在这种主流思潮的影响下,人类恣意膨胀着自己的物质欲望,过度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肆无忌惮地改变着地球几十亿年来所形成的进化环境和生态面貌。在人类每一次“胜利”的背后,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扩大、物种锐减和生物多样性逐步消失、能源短缺等问题却如影随形。于是,人们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等理念产生了质疑,并最终认识到:环境恶化的本质根源于人类中心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偏狭,根源于人类伦理及道德指向的局限和吝啬。人类要使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就必须重新审视人类中心主义主流价值观所界定的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伦理关系和自然权利的内涵,以一种和谐、共荣的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念重新塑造新型的价值观、伦理观和世界观,以及“万类和谐竞自由”的物种生存发展观。于是,新的生态伦理的视角应运而生。

 

生态伦理观认为:由人类和非人类、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自然共同体是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和谐共存的一个动态进化的整体。自然共同体的进化规律和方式有其独特性、系统性和自身的内在价值。因此,人类应放下“唯我独尊”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架子,将整个自然共同体几十亿年来的有序运行,视为一种有别于有机体进化方式的生命形式,既把生命理解为一种自然现象,又把生命看作是一种道德现象,进而把原来仅限于人类的道德关怀延伸到包括土壤、山川、植物和动物所组成的自然共同体,把自己由自然共同体的征服者转变为与自然共同体和谐相处的普通成员,并竭尽全力地珍惜和维护自然共同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均衡。

 

因此,在推进生态伦理教育的过程中,必然注重引导未成年人以精神和道德平等的方式来对待大自然,在教育学生认识人的重要价值的同时,也接受和认可自然共同体中所有存在物的内在价值。并且,不追求建立一种对自然控制、征服和主宰的情结,而采取一种尊重生命、尊敬自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环境报》:怎样认识生态伦理及其教育?(叶红)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