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s_autoadd_1234836435554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4836435554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4836435554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4836435554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4836435554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1978年中共中央批转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中发〔1978〕79号文件),首次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意向,历经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86)国环字第003号文件〕、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直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施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齐头并进。如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本文试就我国环境影响评价30年的重大变化和进展进行简要回顾,分析其几次重大转变。
环境影响评价从概念到制度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1977年,中国科学院召开了“区域环境学”讨论会,推动了城市和流域的环境质量评价;1978年12月31日,在中共中央批转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中,首次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意向。1979年4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关于全国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把环境影响评价又作为一项方针再次提出。在国家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在江西省永平铜矿开展了第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979年9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要求“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标志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从概念到制度仅历经了6年。
环境影响评价从制度到法规
为了落实“环境保护法(试行)”,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1981年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等部门和机构下发了《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