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生态文明与社会公正(陈家刚)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160下载195次收藏
  从发展史来看,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原始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环境的等等。在既有的制度框架内,人类无法有效消除这些危机和困境。因此,人类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如果说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本文将在分析生态文明的内涵、目标和价值的基础上,初步勾勒出实现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即生态治理和协商民主政治。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目标与价值

1、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态。它具体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关系的全部努力和成果,包括人类为实现这种和谐所创造和建构的技术、组织、法律、制度、意识,以及实际行动。生态文明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 根据这种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它包含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的意识、法律、制度、政策,也包括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实际行动。而从广义上来讲,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态。它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建设人类社会整体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而不仅仅局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明是历史的、具体的。首先,生态文明是文明形态发展的必然。根据广义的理解,生态文明是有人类以来,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文明形态。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如果说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其次,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工业文明的社会危机主要表现为:巨大的贫富差距、不公正的国际秩序、核战争的威胁、恐怖主义、人口膨胀、传统道德的失范及信念危机等;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物种灭绝、自然灾害、疾病和生态失衡等;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金融危机、泡沫经济、投机等;更为严峻的是,上述危机总是以“症候”的形式出现在人类面前。“今天,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的全球化与信息化,劳动异化与交往异化也被进一步强化,不仅外部自然正以全球规模被破坏,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所谓社会性、共同性这种人性的最深层的内部自然也正被破坏。” 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危机,无法在自身框架内解决,人类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就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而言,也包括两个方面的理解。第一,生态文明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所创造的生态环境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态基础,而后者则是在生态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四种文明共同构成文明建设的体系。第二,作为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生态文明体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升华,是后者的落脚点。物质文明建设主要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政治文明主要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精神文明是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提高人的自身素质。而生态文明不仅改造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社会不公,使人与人的关系协调发展,而且还把许多新观念、新内容引进精神领域,全面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2、生态文明的目标: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社会正义(公正)不单强调公平地分配物品,它也必然指平等地分享保健、教育、食物、住所、文化娱乐、个人和社群的自由表达,以及政治权力。” 生态的价值观尊重平等对待世界,包括自然界与人的世界。这也意味着奉行社会正义。生态社会将是一个公正的社会,不管人们住在哪里,这个社会都会赋予他们能力和手段,去追求一种健康的、愉快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对待自然界也是这样。从理想的状态来说,在实现了社会正义的社会里,没有人会损人利己地追求地位或聚敛财富,因为人们都充分认识到,全体的福祉会促进个人的福祉,而反之亦然。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坚持公正原则。首先,社会公正能够有效地凝聚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的力量,推动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改革。而政府应该被赋予承担维持社会公正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中,推动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第二,社会公正反映了社会多数群体的意愿,而维护这种意愿需要公正的制度安排、程序设计。唯有通过制度化建设,建立体现社会公正的法律和制度,才能确立消除社会不公的制度规范,有助于在既有体制和政治结构中推进改革。第三,实行体现社会公正的政策,弱化利益冲突和社会对立。社会公正既能推动社会进步,也能避免因为利益过度分化带来的激烈冲突。第四,形成社会公正意识,重建文化和道德秩序,从深层结构方面提高文明水平,维护社会公正。

生态文明所理解的公正,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正、当代人之间的公正、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正等。具体而言,涉及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实行公正的政治,包括公正、公平、公开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决策;二是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抑制司法腐败;三是建立公正的经济运行机制,实施公平竞争原则;四是形成公正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体制外的监督力量。五是追求环境正义,尊重环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因素的权利和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代与后代之间维持一种公正的代际关系。

要全面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正的社会环境,保证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比较平等地与自然相处、与他人相处、与社会相处,并努力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3、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

1)多样性。生态文明的价值观首先强调人、自然、社会的多样性存在。现代性要求规范、标准,倾向于整齐划一,试图让人们按照同样的方式生活,使用同样的资源和技术。但生态的价值观强调尊重多样性,“各不相同的地区千差万别的生活经历理应导致全球范围内多姿多彩的文化经历和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 尊重多样性将带来多样的社会形式。尊重多样性,还注意那些身受社会与环境问题之苦而又无能为力的社群所具有的多样性特点。

2)可持续性。可持续社会不是一意孤行地把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化为资本,而是把人从残酷竞争的异化中解放出来,让人有时间、有机会继续接受教育和从事探究活动,从而打开人类想象与创造的源泉。作为这一社会的基石,人们应理解到,可持续性不仅意味着尊重自然环境,而且意味着公平地分配经济的和社会的报酬和机会,这样,所有人都能休戚与共地奔向共同的未来。 社会的发展意味着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资源。可持续性强调代际平衡与协调。

对于寻求一个社会公正的人们来说,可持续性也是基层运动组织的重要准则。组织发动的方式必须能够促进大众参与,防止半途而废,同时自觉面对阻碍持续发展的种种困难。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型要求建立起可持续的组织,以此为建设可持续社会率先垂范。

3)整体性。科尔曼曾经指出,“没有胸怀全球的思考,便不能树立环保的严正性与完整性。全球责任并非限于考虑全球性的利弊得失,它也意指应用一种整体思维方式,改变公共政策和公民行为中屡见不鲜的支离破碎、见木不见林的思维方式。” 全球责任从根本上反对对任何地区的人民进行经济的或政治的剥削,它理解到这种情况不仅从人道主义角度而言是无法接受的,而且从务实的现实角度而言也将无法维系环保的严正性与完整性。生态问题不是局限于特定的区域、特定的国家之内,生态危机是全球性的。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从整体上、从全球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4)责任。生态社会强调个人责任,但是,这种责任还必须与社会责任相融合。生态价值观认为,“个人责任的行使必须纳入社会责任的框架,因为我们的行为只有在兼顾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时才可取得最显著的效果。过度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生态文明与社会公正(陈家刚)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