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环境报》:为打造战略支点奠定环境基础(赵斌)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578下载204次收藏
  【编者按】本文是湖北省副省长赵斌在今年世界环境日特别论坛上的发言。本文系统阐述了湖北省在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设立后,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取得的初步成就及经验,以及下一步继续探索新道路的工作思路。

武汉城市圈怎样推动

“两型”社会建设?

阅读提示

突出生态环境地位,科学谋划发展目标;科学分析环境容量,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努力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创新环保体制机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是一个关系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推进新一轮改革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的设立,不仅赋予湖北省先行先试的权利,而且为湖北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把湖北省和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

自2008年9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和特大自然灾害等重重困难,大胆探索,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改革试验,城市圈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主要污染物排放保持“双下降”,初显“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对武汉城市圈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一是突出生态环境地位,科学谋划发展目标。生态环境保护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在制定发展目标时,把生态环境放在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城市圈平原水网景观和丘陵山地自然生态的优势,突出滨江、滨湖的特色,以构建“碧水、蓝天、青山、美城”的生态格局为目标,建设人水和谐、绿色宜居、生态文明、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群。

二是科学分析环境容量,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武汉城市圈产业基础扎实,工业门类齐全,重工业和制造业相对集中,资源环境禀赋优越,在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大优势。为确保武汉城市圈的改革发展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湖北省专门制定了《武汉城市圈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在科学分析城市圈各城市、区域的环境容量和资源禀赋的前提下,设计出“一轴、两翼、三环、九区、十八脉、三十六节点”的城市圈生态安全格局,划分了严格保护区(红线区)、控制性保护利用区(黄线区)和引导开发建设区(绿线区),以此作为城市圈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布局的基础,促进城市圈在实现“弯道超越”的同时,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是努力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发展新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任务。温家宝总理曾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这是正确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关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前武汉城市圈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既是环境与经济矛盾最尖锐、最敏感的时期,也是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关系最好的时期。为此,我们按照“三个历史性转变”要求,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环境报》:为打造战略支点奠定环境基础(赵斌)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