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农村水利建设形势与任务(李代鑫)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679下载128次收藏
  一、对提出新农村建设背景的几点认识

汪部长经常讲“我们研究工作,推进工作,首先要弄清楚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工作的需求。”当前全国各方面根据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决定都在“想”、“议”、“干”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和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是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做好农村水利工作,必须了解新农村建设内容和要求。所以,今天先谈为什么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学习体会。

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与时俱进、顺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对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中央加强“三农”工作一系列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农业和农村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其标志有五条:

1、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三农”工作已经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正在逐步实施,为加快农村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仍然很多,如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城市集中的趋势依然明显,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仍很突出。

2、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市场压力不断加大。农业的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正在加快推进,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目前存在人口多、耕地少、淡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且不断加剧,技术装备不高,农户经营规模较小,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问题十分突出。

3、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流动性不断增强,人口分布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社会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但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4、农民就业和收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对改善自身条件和环境的要求日趋强烈。农民收入中来自养殖业、农村二、三产业和外出务工的收入份额不断提高。现在农民的视野得到拓宽,要求参与发展过程,公平享受发展成果,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自身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

5、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而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相当艰巨。农业三税全面终结,农村综合试点改革不断展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二)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紧迫性

近几年尽管作了很大努力,但城乡差距仍然很大,而且有扩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靠天吃饭,农业有效灌溉面积约占耕地的46%,中低产田占全国耕地面积70%以上;生产方式落后,小规模经营;粮食产量低而不稳,98年产粮1万亿斤,后逐年下滑,2003年产粮8600亿斤,近两年靠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逐步回升,2004年9389亿斤,2005年9680亿斤,但2005年消耗9760亿斤,当年仍有缺口(国家粮食库存最多6000亿斤)。据统计我国人均占有粮食,肉类等主要农产品数量不及发达国家一半。

2、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消费水平低。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22 :1,1994年为2.86:1,2005年为3.22:1,专家分析如果以2005年为基数,扣除农民纯收入中实物折合(约1/3)差距为4.9倍,如果再计上城市人口享受福利、基础设施等将是8倍以上。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对36个国家统计:绝大多数国家城乡差距水平是1.6倍。这么大的城乡差距,如果不抓紧解决,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

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由1980年的65%下降到2005年的32%,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总体上相差10年以上。

3、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大。农民上学难、看病难,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相当突出。占全国人口59%的农村人口只占有23%的全国义务教育费,4.9亿劳动力中高中以上学历的只占13%、小学以上学历的占29%、不识字和只识少量字的占7.5%。占全国人口59%的农村人口只享有25%公共卫生资源。

4、农村资金投入少。近几年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增加较多,但同财政收入的增长相比、与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下降。1990-1994年:9-10%,1995-1997年:8%,2000-2003年:7%。1997年-2005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连续9年低于城市,农村投资占总投资的份额从1996年的23%下降到2005年的15.2%。2005年底,农业贷款余额仅占金额机构贷款余额的7.8%(其中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占4.4%)。农村资金大量流入城市。

总体来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更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

新农村建设除了需要体制、机制、政策、技术、人才方面准备和支持外,关键是政府要加大投入,目前经过27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具体表现:

一是经济总量上了新台阶。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万亿元,人均gdp已达到1700美元。经济总量2004年居世界第6位,2005年超过法国。

二是经济结构发生了转折性变化。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份额已下降到12.5%,一产就业人员比重2005年降到44.7%。

三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200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到43%,虽然水平不高,但绝对量大,城镇的发展,对农村的幅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

四是国家财力有了很大增强。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五年翻了一番多,两年增收接近1万亿元,今年上半年财政又增收3600多亿元。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完全有经济实力增加农业、农村的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

我想把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归纳几句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加快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国内为主,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并为工业和其他产业提供重要原料,必须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农民的素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工农联盟的政权基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加快新农村建设!

二、农村水利建设的新进展

(一)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政策进一步实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三年发了1号文件,对农村水利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地位和如何开展工作都有明确的表述和要求

2004年中央1号文件中心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在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条款中,要求“围绕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和抗旱能力。”在第六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中指出:“六小工程(水利占三项),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增加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雨水集蓄、河渠整治、牧区水利、小流域治理、改水改厕和秸秆气化等各种小型设施建设。”

2005年中央1号文件的中心内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指出:“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环节,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指出“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

在第三条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中提出:“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要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作为重点,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搞好田间工程建设,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完善灌排体系。继续推广节水灌溉示范,在粮食主产区进行规模化建设试点。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要结合重点水利枢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各地要加强灌溉用水计量,积极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从2005年起,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实行补助的试点。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好地方中型水源、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加快丘陵山区和其他干旱缺水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

在第五条中讲:“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解决好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血吸虫病等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规划。”这一条中还提出:“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

我认为,2005年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水利来讲有三个特别突出的亮点:

一是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文件决定从2005年起要在继续搞好大中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在整合有关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安排一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予以支持。另外,预算内经常性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债资金要安排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土地出让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新农村水利建设形势与任务(李代鑫)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