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让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周国梅)
从休养生息的深刻内涵与采取的措施来看,休养生息战略不仅适用于目前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对重要生态系统,同样需要转变传统的治理模式,积极推进休养生息战略。
实施休养生息战略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的战略需要。我国面临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重要生态系统不堪重负的严峻形势,休养生息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实施休养生息战略,就要对不堪重负的重要生态系统实施源头减负,提高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科学规律,采取措施修复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生态环境容量。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年初在安徽视察淮河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使“休养生息”从政策措施上升到了治理江河湖泊的指导思想,成为指导我国新时期治水治污的重大战略。实际上,从休养生息的深刻内涵与采取的措施来看,休养生息战略不仅适用于目前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对重要生态系统,同样需要转变传统的治理模式,积极推进休养生息战略。
为什么要实施休养生息战略?
阅读提示
实施休养生息战略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的战略需要。我国面临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重要生态系统不堪重负的严峻形势,休养生息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休养生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初。由于秦的暴政和长期战争,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穷,统治者对强秦的速亡进行反思,吸取了秦朝因施暴政而被农民战争推翻的教训,改滥用民力、严刑峻法的暴政为宽刑薄赋的休养生息。这一政策自汉高祖刘邦开始,历经几代皇帝(惠帝、文帝、景帝),实行了六七十年,其结果是“海内殷富,国力充实”。唐代韩愈在《平淮西碑》明确提到:“高宗中睿,休养生息。”因此“休养生息”又被称作“与民休息”,本是指通过“轻徭薄赋”来减轻百姓的负担,使之摆脱困境,重获生机,同时恢复经济和人口再生产能力,安定生活,恢复元气,从而实现农业复苏、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而将“休养生息”移植到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则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努力追求,主张将江河湖泊视为一种生命系统,倡导人文关怀,像珍惜人的生命那样珍惜江河湖泊,使其保持勃勃生机。在当前形势下大力推动休养生息战略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的战略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生命。实现生态环境的休养生息,就是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根本出发点,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经济社会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可以说生态环境的休养生息,是综合运用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指导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体现;是告别发达国家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的重要举措。休养生息是改变单纯治理污染的老路,从发展的源头保护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康庄大道。
生态文明是人类新的发展型态,是治国理念和战略思想。它在突破以往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局限的基础上,以一种全新的理论原点,即从生态发展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人类社会发展的模式。生态文明的首要目标就是要通过使经济活动基于人类的基本需要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方式来保持自然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即要求坚持环境容量对人类经济总体规模的限制性;坚持区域经济活动与地方生态系统协调一致的必要性;坚持经济决策对生态环境考虑的优先性。可以说,休养生息正是人类生态文明的体现。因此,休养生息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践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和部署。
二是我国面临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重要生态系统不堪重负的严峻形势,休养生息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然而,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过于粗放,存在较严重的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因此我国虽然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资源浪费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同比增长了40多倍。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环境压力巨大,重要生态系统不堪重负。河流、湖泊、海洋、森林、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主体。多年来,对重要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生态退化。由于长期粗放式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我国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酸雨、生态功能退化等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仍然严重,尤以水域生态系统突出。据环境保护部监测统计,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目前劣Ⅴ类断面所占的比例超过1/4。七大水系中,差于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近50%,劣Ⅴ类水质的断面超过1/5。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日渐突出,28个重点湖(库)中,水质差于Ⅲ类的有20个,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部分湖库和河流水华频繁发生,甚至影响到群众饮水安全。水环境总体形势日趋严峻。水环境污染已从陆地蔓延到近岸海域,从地表水开始延伸到地下水,从单一污染发展到多元化污染,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常规污染物、有毒有机物、重金属、藻毒素等水污染衍生物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流域性污染态势。因此,对以江河湖泊为代表的重要生态系统实施休养生息战略迫在眉睫,关系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非常必要。
三是国际国内对重要生态系统实施休养生息战略的成功实践,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综观国际国内,对重要生态系统实施休养生息战略已有先例,并取得成效。从国际视野来看,发达国家在生态环境休养生息上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日本琵琶湖的治理就是休养生息手段的综合运用。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琵琶湖所在的滋贺县人口剧增和工业发展,大量生活和工业污水流入湖泊,琵琶湖受到严重污染,如淡水赤潮、蓝藻的产生,季节性的含氮量超标,微量元素混入湖水中,外来生物的繁殖和原有生物的减少等均有发生。同时在周边区域,由于芦苇群落、内湖、河边森林等减少,自然环境、景观和生态水循环等恶化的情况也日益明显。环境负荷超过湖水的承受能力,破坏了水环境的自循环功能。在琵琶湖的治理过程中,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以流域为单元、根据不同流域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对策。如在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封山固土,防止水土流失;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减少各种污染;湖周围地区加强水质检测,防止环境污染;下游用水地区重点节约用水。这样就达到了治山、治水和造林的综合治理。历时25年、耗资185亿美元,日本政府终于使琵琶湖的水质恢复到可饮用水的标准。
美国在流域水环境治理方面采取的则是法律法规、经济手段与技术手段等相结合。在战略方面,美国定期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其中,2006~2011年清洁水战略计划目标是通过核心计划、水的基础设施和流域的恢复和保护等战略措施实现提高
《中国环境报》:让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周国梅)
本文2010-03-12 21:14:55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288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