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环境报》: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社会的基础(徐更生)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030下载144次收藏
  【编者按】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潮流,我国也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当前,我们急需构建包括绿色交通体系、绿色农业体系等在内的绿色经济系统。而生态农业建设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绿色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生态文明与生态农业的关系、我国农业生态的现状及其治理以及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路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本文能对各地建设绿色农业体系、发展绿色经济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

阅读提示 “生态农业”以生物和环境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为基本特征,是适应生态文明时代需要的生态型集约的、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信息文明为手段,在地区、国家或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农业和工业生产进行综合管理,利用较少的资源和能源,使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实现增值。

“生态农业”是以生物和环境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为基本特征的农业生产形态。它将农业生产视为生态系统,从生物和环境的有机结合上,充分发挥能量多级转化和物质再生的功能,生产出高产量、低污染的优质农产品,实现物流的良好循环和能量的顺利转化,促进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适应生态文明时代需要的生态型集约的、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

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社会的基础。生态农业建设有助于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和转化,有助于最后建成生态文明社会。因为农业生产过程不仅仅是经济的再生产过程,而且还是自然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生态农业可以利用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在内的可更新资源,通过农作物、林木、牧草等植物和鱼类、家畜、家禽、野兽和鸟类等动物以及微生物的作用,部分地改善和修复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中颇具重要意义的部分。

我国农业生态恶化及其治理方略

阅读提示 保护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最有效办法是实施秸秆还田战略,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另一个方法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有机农业传统的国家。但是,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受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口猛增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第一,人多地少和不良的耕作制度致使土地严重荒漠化。首先,农民不仅用大部分土地种植损耗地力的粮食作物,而且尽量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使耕地得不到任何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导致土地生产力急剧下降。其次,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力推行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化学化”)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不仅放弃了传统的有机农业措施,不再施用有机肥料,而且将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作物秸秆也全部当作“废物”烧掉或作农业外处理,致使土壤因有机质严重缺乏而加速变成不毛之地。

第二,由于长期受“农业化学化”片面宣传的影响,广大农民过分依赖化肥和农药,使水和土壤严重毒化。由于我国农民缺乏科学施肥的知识,结果造成了化肥的巨大浪费,真正被作物吸收的化肥不足三成,其余部分都被冲进水体,渗入土壤,或挥发进入大气,严重污染了水土和空气资源。特别是在急速发展的温室蔬菜及其他高价值农产品的生产区域,化肥及剧毒农药的过度使用,还严重地毒化了土壤及农产品,直接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不适当的耕作制度的影响,淡水资源日趋匮乏。我国本来就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盲目热衷于扩大水浇地,加剧了农业缺水的严峻局面。特别是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受气候变化影响,目前在缺水地区往往常年少雨,甚至无雨,而在多水地区却洪涝灾害不断,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严重灾难;另一方面,工业“三废”、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加剧了水资源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靠土壤,而土壤肥力靠的是土壤有机质。只要有了足够的有机质,土壤就可保住水分和各种营养成分,从而可以确保各种作物获得丰收。目前,多数农民种地只靠化肥,不仅不用绿肥、不施有机肥料,而且将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和中量元素的作物秸秆付之一炬或挪作他用,因此我国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已降到1.3%以下,低于世界2.4%的平均值,只有美国平均值(5%)的1/4。

保护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最有效办法是实施秸秆还田战略。实际上,秸秆是农家之宝,它们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环境报》: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社会的基础(徐更生)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