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环境报》:依托山水禀赋 打造生态城市(毕美家)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069下载238次收藏
  编者按

安徽省淮北市是一个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2009年,淮北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在这样的基础和背景下,淮北市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市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报今日刊登淮北市市委书记毕美家的文章,总结了淮北市从突出生态理念、发展生态产业等方面入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希望对各地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战略部署,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依托山水自然资源,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凸显城市特色,全力推进山水生态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化融合发展、和谐统一的新路。

突出生态理念

实现规划与建设互动

淮北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面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压力,淮北市本着“生态就是竞争力”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以生态建设理念引领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一是明确生态城市发展定位。顺应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趋势要求,科学把握资源型城市发展特征,立足淮北市正处于“双百双宜”城市加速扩张期的市情实际,科学调研论证,确立了建设皖北地区山清水秀最宜人居生态城市的发展定位。举办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邀请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来淮北市考察指导,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工作思路。二是完善生态城市规划。注重超前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的互动衔接,加强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等专业规划机构的合作,先后编制完成了《资源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利用与湿地修复规划》等规划,正在编制《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塌陷区生态经济功能评估与生态系统修复规划》,着力形成点、线、面相互结合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体系。三是搭建生态城市框架。依托“三山、六湖、九河”等自然资源禀赋,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启动东部新区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使中心城区规划面积扩展到285平方公里,城市形态正由“依山筑城”向“依山临水”转变,“两山环绕、六湖珠连、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的山水生态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发展生态产业

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淮北市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力推增长方式转变,培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和谐双赢。2007年、2008年,淮北市地区生产总值均保持10%以上的增速,而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大幅度“双下降”。淮北市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经济作物,大力发展家禽和水产养殖,提升农村产业层次,打造农业产业链条,做好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结合的大文章,涌现了洪庄、塔山等一批生态村,农民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致富。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决淘汰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着力培植具有较高资源利用率、较低污染排放量的清洁生产型示范企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充分利用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机遇,在临涣煤焦化电工业园区,建立煤—焦—电和煤—焦—化循环经济系统。建成一批煤矸石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环境报》:依托山水禀赋 打造生态城市(毕美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