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河水下根石探测的浅地层剖面技术(郭玉松 等)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664下载211次收藏
  作者:郭玉松 胡一三 马爱玉

[摘 要]简要介绍了黄河下游根石探测的重要性及目前探测现状,从工程结构、探测条件等方面分析根石探测的技术难点,重点阐述了适应复杂工况的浅地层剖面技术,并对探测成果与人工锥探进行对比分析。工程实践证明,浅地层剖面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根石探测难题,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河道整治工程 根石探测 声呐 浅地层剖面仪

1 前言

河道整治工程是黄河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控导工程和险工两部分。控导工程和险工由丁坝、垛(短丁坝)、护岸三种建筑物组成。土坝体、护坡的稳定依赖于护根(根石)的稳定。黄河下游现有堤防险工、控导工程370余处,坝、垛、护岸约10 000道,常年靠水的有3 000多道。这些工程常因洪水冲刷造成根石大量走失而导致发生墩、蛰和坝体坍塌等险情,严重时将造成垮坝,直接威胁堤防的安全。为了保证坝垛安全,必须及时了解根石分布情况,以便做好抢护准备,防止垮坝等严重险情的发生。因此,根石探测是防汛抢险、确保防洪安全的最重要工作之一。

长期以来,根石探测技术一直是困扰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的重大难题之一,解决根石探测技术问题,及时掌握根石的分布情况,对减少河道整治工程出险、保证防洪安全和沿黄农业丰收至关重要。几十年来,水下根石状况靠人工探摸。

人工探摸范围小、速度慢、难度大,探摸人员水上作业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难以满足防洪保安全的要求。

近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根石探测项目组依托水利部“948”项目“坝岸工程水下基础探测技术研究”,引进国个浅地层剖面仪,经过对探测设备软硬件的升级改造及现场反复试验研究,解决了水下根石探测问题,大量的对比探测资料表明,仪器探测精度满足工程需要,并具有探测范围大、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点。该成果的取得,将为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2 浅地层剖面技术

2.1 坝垛工程概况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坝、垛、护岸的结构型式多为柳石结构,通常采用土坝体外加裹护防冲材料的型式。一般分为土坝体、护坡(坦石)和护根(根石)三部分如图1。

土坝体一般用壤土填筑,有条件的再用粘性土修保护层;护坡用块石抛筑,由于块石铺放方式不同,可分为散石、扣石和砌石三种;护根一般用散抛块石、柳石枕和铅丝石笼抛筑。根石的完整是丁坝稳定最重要的条件,进行根石探测可以及时了解根石状态及变化情况,以便及时数抢护或采取防止出险措施,防止工程出现破坏,还可节省大量的抢险费用,对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2 探测技术条件

黄河下游根石探测需要穿透的介质主要为:含泥沙的黄河浑水、河水底部的沉积泥沙、硬泥等介质。含泥沙的黄河浑水介质并不均匀,从水面到底部泥沙颗粒逐渐增大,其相应的物性参数特征值也逐渐变化,但水底与沉积泥沙接触面存在突变;黄河河床底部沉积泥沙、硬泥从上到下硬度逐渐增加,相应的物性参数也逐渐变化,但与根石接触的界面存在物性参数的突变。因此,在对根石进行探测时,必须穿透浑水、沉积泥沙或硬泥等介质。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作业范围小、坝垛附近流态复杂、布设测线困难,根石散乱坡度陡,精度要求高,并须穿透浑水和淤泥层。针对穿透淤泥层等技术难题,项目组利用浅地层剖面仪,通过组合的gps动态差分仪、综合集成软件进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黄河水下根石探测的浅地层剖面技术(郭玉松 等)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