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下根石探测的浅地层剖面技术(郭玉松 等)
[摘 要]简要介绍了黄河下游根石探测的重要性及目前探测现状,从工程结构、探测条件等方面分析根石探测的技术难点,重点阐述了适应复杂工况的浅地层剖面技术,并对探测成果与人工锥探进行对比分析。工程实践证明,浅地层剖面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根石探测难题,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河道整治工程 根石探测 声呐 浅地层剖面仪
1 前言
河道整治工程是黄河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控导工程和险工两部分。控导工程和险工由丁坝、垛(短丁坝)、护岸三种建筑物组成。土坝体、护坡的稳定依赖于护根(根石)的稳定。黄河下游现有堤防险工、控导工程370余处,坝、垛、护岸约10 000道,常年靠水的有3 000多道。这些工程常因洪水冲刷造成根石大量走失而导致发生墩、蛰和坝体坍塌等险情,严重时将造成垮坝,直接威胁堤防的安全。为了保证坝垛安全,必须及时了解根石分布情况,以便做好抢护准备,防止垮坝等严重险情的发生。因此,根石探测是防汛抢险、确保防洪安全的最重要工作之一。
长期以来,根石探测技术一直是困扰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的重大难题之一,解决根石探测技术问题,及时掌握根石的分布情况,对减少河道整治工程出险、保证防洪安全和沿黄农业丰收至关重要。几十年来,水下根石状况靠人工探摸。
人工探摸范围小、速度慢、难度大,探摸人员水上作业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难以满足防洪保安全的要求。
近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根石探测项目组依托水利部“948”项目“坝岸工程水下基础探测技术研究”,引进国个浅地层剖面仪,经过对探测设备软硬件的升级改造及现场反复试验研究,解决了水下根石探测问题,大量的对比探测资料表明,仪器探测精度满足工程需要,并具有探测范围大、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点。该成果的取得,将为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2 浅地层剖面技术
2.1 坝垛工程概况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坝、垛、护岸的结构型式多为柳石结构,通常采用土坝体外加裹护防冲材料的型式。一般分为土坝体、护坡(坦石)和护根(根石)三部分如图1。
土坝体一般用壤土填筑,有条件的再用粘性土修保护层;护坡用块石抛筑,由于块石铺放方式不同,可分为散石、扣石和砌石三种;护根一般用散抛块石、柳石枕和铅丝石笼抛筑。根石的完整是丁坝稳定最重要的条件,进行根石探测可以及时了解根石状态及变化情况,以便及时数抢护或采取防止出险措施,防止工程出现破坏,还可节省大量的抢险费用,对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2 探测技术条件
黄河下游根石探测需要穿透的介质主要为:含泥沙的黄河浑水、河水底部的沉积泥沙、硬泥等介质。含泥沙的黄河浑水介质并不均匀,从水面到底部泥沙颗粒逐渐增大,其相应的物性参数特征值也逐渐变化,但水底与沉积泥沙接触面存在突变;黄河河床底部沉积泥沙、硬泥从上到下硬度逐渐增加,相应的物性参数也逐渐变化,但与根石接触的界面存在物性参数的突变。因此,在对根石进行探测时,必须穿透浑水、沉积泥沙或硬泥等介质。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作业范围小、坝垛附近流态复杂、布设测线困难,根石散乱坡度陡,精度要求高,并须穿透浑水和淤泥层。针对穿透淤泥层等技术难题,项目组利用浅地层剖面仪,通过组合的gps动态差分仪、综合集成软件进行
黄河水下根石探测的浅地层剖面技术(郭玉松 等)
本文2010-03-12 15:23:54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277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