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的对比浅析(邵岩 孟旭 央王卿)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976下载243次收藏
  [摘要]简要介绍了盾构衬砌常用的荷载-结构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计算分析,揭示了不同模型简化计算盾构衬砌内力的大小、分布规律,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以后的设计计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提示。

[关键词]盾构衬砌内力计算荷载-结构法

1 引言

盾构法隧道的衬砌结构在施工阶段作为隧道施工的支护结构,用于保护开挖面以防止土体变形、坍塌及泥水渗入,并承受盾构推进时千斤顶顶力及其他施工荷载;在隧道竣工后作为永久性支撑结构,并防止泥水渗入,同时支撑衬砌周围的水、土压力以及使用阶段和某些特殊需要的荷载,以满足结构的预期使用要求。

盾构法隧道的设计内容基本上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隧道的方案设计,以确定隧道的线路、线形、埋置深度以及隧道的横断面形状和尺寸等;第二阶段为衬砌结构与构造设计,其中包括管片的分类、厚度、分块、接头形式、管片孔洞、螺孔等;第三阶段为管片的内力计算,衬砌断面设计。管片厚度、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设计参数的合理与否, 对体现盾构法的优越性、降低工程造价及提高工程经济性影响甚大,其设计的合理性与管片采用的计算模型密切相关。因此,选择合理的管片计算模型至关重要。

2 盾构衬砌计算方法介绍

目前关于盾构管片的设计还没有统一的设计计算方法,很多时候是用经验类比的方法进行设计。对于装配式盾构衬砌结构,常采用如图1 所示的计算方法。

2.1 有限单元法

有限单元法通常是基于地层—结构理论,认为衬砌与地层一起构成受力变形的整体,并可按连续介质力学原理来计算衬砌和周边地层的内力和变形。通常做法是将土体与盾构衬砌联合建模,依靠现代化的ansys 等有限元计算软件,可以模拟施工过程中隧道衬砌以及周围土体的受力情况。

但是此种方法有其缺陷,管节的连接处难以简化和建模,通常采用折减整体衬砌刚度的方法来反应纵横向管节连接的影响。

2.2 荷载-结构法[1]

目前,国内外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设计主要以荷载—结构计算模式为主。根据计算过程中对管片接头刚度、接头螺栓内力传递和外荷载分布形式的不同力学假定,荷载——结构计算模式又分为惯用法、修正惯用法、多铰圆环法和梁-弹簧模型计算法等四种设计方法。不同设计方法中对管片接头的处理、外荷载作用形式和工程适用范围均存在较大差异,现分别叙述如下。

2.2.1 惯用法

惯用法最早提出于1960 年,并在日本得到了广泛应用。惯用法认为由装配式衬砌组成的衬砌圆环,其接缝必须具有一定的刚度,以减小接缝变形量。由于相邻环间错缝拼装,并设置一定数量的纵向螺栓或在环缝上设置凹凸榫槽,使纵缝刚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圆环可近似地认为是一个均质刚性圆环。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接头所引起的管片环局部刚度降低。惯用法计算过程中假设垂直方向地层抗力为均布荷载,水平方向地层抗力为自衬砌环顶部向左右45~135°分布的均变三角形荷载。

2.2.2 修正惯用法

修正惯用法是在惯用法的基础上引入弯曲刚度有效率η和弯矩提高率ζ,以接头刚度的降低代表衬砌环的整环刚度下降,管片环是具有ηei 刚度的均质圆环。考虑到管片接头存在铰的部分功能,将向相邻管片传递部分弯矩,使得错缝拼装管片间内力进行重分配。

接头处内力 mj=(1-ζ)*m nj=n

管片 ms=(1+ζ)*m ns=n

式中:ζ—弯矩调整系数;m,n—分别为均质圆环计算弯矩和轴力;mj ,nj—分别为调整后的接头弯矩和轴力;ms ,ns—分别为调整后管片本体弯矩和轴力;

修正惯用法计算所选用参数η和ζ主要根据实验或经验取定,其计算荷载系统与惯用法相同。通常,0.6≤η≤0.8,0.3≤ζ≤0.5。如果管片没有接头,则为惯用法,此时η=1,ζ=0。

2.2.3 多铰圆环法

多铰圆环法是将管片接头假设为铰结构,由于多铰圆环结构自身的不稳定性,只有在隧道周围围岩的围压作用下才能稳定承载,因此该方法主要适用于隧道围岩状况良好且普遍具有弹性抗力条件下的装配式衬砌圆环。结构变形所引起的地基抗力一般根据winkler 假设进行计算。

2.2.4 梁-弹簧计算模型法

梁-弹簧法是考虑错缝接头的拼装效应而采用的方法,是在弹性铰圆环模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的对比浅析(邵岩 孟旭 央王卿)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