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抗旱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电气部分的优化设计(夏桃珍)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897下载223次收藏
 



【摘 要】 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防汛抗旱泵站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设备改造与泵站更新必须遵循经济和功能优化的原则。本文通过对湖北省鄂州市花马湖泵站改造为实例,通过对电气化设备的经济、技术比较,采取设备单元集约化设计模式,使方案达到优化。

【关键词】泵站改造 电气功能优化 集约化设计

0引言

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防汛抗旱泵站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鄂州市防汛抗旱泵站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泵房破旧、屋面漏水,进、出口流道淤积毁损严重;设备老化、功能下降:水泵电机锈蚀严重,水泵扬程降低,开启式负荷开关(胶盖开关)和老式干式起动器严重老化,电缆老化漏电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改造资金的限制,在设计上就要把经济指标作为设计方案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考虑。电气设备的选型及设计就成为改造工程的关键。

花马湖泵站位于鄂州市昌大堤桩号65+450,与黄石市接壤,现有装机4*800kw,主要承担花马湖流域的排涝任务,承雨面积290.16m2,受益单位有沙窝、燕矶、花湖、汀祖、杨叶等乡镇、黄石市部分厂矿和武黄高速公路,受益农田6.7万亩,排区内人口45万人,固定资产100亿元,该泵站1974年动工修建,1975年投产运行,1976年5月全面竣工,已运行三十余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由于建站时间长,泵站及变电站的电气设备都达到了运行的极限,故障现象不断,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泵站电气部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泵站电气部分现状

1.1.1主机:泵站装有四台tdl215/31-24同步电动机,单机额定功率800kw,额定电压6kv,额定电流92a,功率因素0.9(超前),转速250r/min。

1.1.2、配电及辅助设备:泵站的高压配电柜由湖北开关厂于己于1975年7月生产,断路器为sn10-10/600型;低压配电屏由开封元件三厂于1974年二月生产,型号为bsl-1型,属淘汰产品;供排水降温系统:元件老化损坏严重。

1.1.3、变电站设备:变电站内的主要设备是一台主变、一台厂变和一组进线隔离开关,主变是由一台自耦变压器改造而成的“三无”产品,厂变为sj型,进线隔离开关置于室外却选用的是户内型号,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均属淘汰范畴。

1.2 泵站存在的问题:

1.2.1产品质量差:泵站及变电站的电气设备都是七十年代的产品,正值“文革”时期,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章也不循,造成主变等重要设备是“三无”产品。

1.2.2产品技术落后:当是所有电气设备都是引进苏联技术生产的,其特点是体积大、笨重,技术落后,属于淘汰产品。

1.2.3运行时间长,老化严重:泵站及变电站自建成投产以来,已运行了三十年。泵站控制来水面积大,排涝能力小,一到汛期,电气设备超负荷持续运行的状况时有发生,如1998年7月21日上午5时到7月22日下午3时,34小时降雨519.6 mm,内湖水位涨高1.88m,四台机组连续排水二十个昼夜,一般年内,机组也要连续工作10-15天,机泵工作效率低,电气产品已经超过其正常运行年限,不堪担负如此重任,应该进行更新换代。

1.2.4走线不顺畅:泵站的电源由黄石供电公司王家坳变电站10kv架空线引来,距离为1.2km,目前站内的接线方式为:10kv架空线接进线隔离开关,进线隔离开关引出铝排至室内高压配电柜,再由室内高压配电柜通过铝排接至主10kv侧,走线不顺畅,且凌乱不堪,极易引发事故

2 泵站电气部分设计改造方案

2.1 设计改造方案。为了满足花马湖泵站的设计标准,针对泵站存在以上的诸多不利因素和问题,提出以下改造方案:

花马湖泵站实行站变合一工程,目前电源来自距泵站1.2km的黄石市王家坳变电站 ,电源可靠,多年运行实践证明,机组启动无任何困难,根据泵站在排涝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要求供电可靠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抗旱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电气部分的优化设计(夏桃珍)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