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提高供水水质 保障供水安全(宋仁元 沈大年)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926下载191次收藏
  摘要:本文结合安全分析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合理地完成供水水质目标的技术管理要求及工程技术措施。净水厂首先要充分发挥常规处理的作用,重点是加强技术管理和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在常规处理不能满足水质目标要求时,宜根据超过标准或目标的项目特点,选择相应的深度处理工艺;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缓解藻类繁殖引起的水质问题; 保证供水水质,还需要有完善的配水系统和良好的管理维护。 
关键词:供水水质 供水安全 
1.合理地确定地区或供水企业的供水水质目标
科学地制订水质标准或目标,是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方法,结合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供水水质的合理要求。通常用效益-投入分析的方法,确定项目的限值。
总的讲,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们对新污染物的认识不断提高,城市供水水质要相应提高。
为提高水质,在《饮用水卫生标准》(简称《国标》)的基础上,2001年卫生部提出《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简称《规范》),要求34项普遍执行,其余62项根据本地水源污染情况,有选择地执行。建设部于2005年提出《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8-2005)(简称《标准》),要求水质项目共103项,其中微生物8项,有毒有害物质74项,一般物理化学及感官性项目21项。要求城市供水企业分期达到该标准要求。
1.1 要因地制宜科学地确定城市供水水质目标
当前,城市供水企业除须达到《国标》和《规范》规定的35项和34项外,如何根据《标准》要求确定本地区提高供水水质的目标。建议先对现出厂水质按《标准》103项进行全面检测,以明确是否已全面达到《标准》的要求,或还有那些项目已经超过或接近限值。首先把超过或可能超过限值的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项目,列为当前或短期内实施的供水水质要求,抓紧采取措施予以落实。对一般物理化学项目及感官性项目,则根据条件,逐步达到。
供水企业在上述《国标》、《规范》、《标准》基础上,欲增加新的项目或进一步提高某项目的指标值要求,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等制订水质标准的科学方法,按效益-投入分析结果确定限值。主要包括:
1 调查统计当前供水水质中该项目的实际指标值;
2 利用国际上现有污染物风险的研究成果,计算进一步把限值降低到不同值时,预计能够相应降低的病例,测算出效益(包括治疗该病所需的本人及社会直接及间接的平均医疗费以及不能工作期间社会生产的损失等);
3 降低到不同限值时,改善本地区供水系统所需要的工程总投资、经常费用和成本;
4 根据效益-投入分析,求得本地区情况的合理限值。
1.2 提高供水水质,保障供水安全,不仅要有合理的水质要求,还应有相应的合格率。
水质标准有诸多项目,一般可分为三类:
微生物。有严重的潜在后果,对其控制是最重要的。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微生物风险是首先要关注的。
有毒有害物。长期饮用含有毒有害物的水,可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特别要注意有累积性污染物及可能致癌的物质。
一般物理化学项目及感官性项目。用户主要根据色、嗅、味的感觉评估水质,虽然感觉不好不等于水质不安全,但达到用户可接受的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去制订水质标准,一般控制致病风险,但致癌与腹泻病造成的后果不同。近年来,国际上统一用不能健康生活的寿命dalys(disablity-adjusted life-years)衡量。按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笫2版)及现行美国水质标准分析,微生物的dalys风险远超过有毒有害物质。为使微生物dalys的风险降到有毒有害物水平即,《准则》第3版及美国《加强地表水处理条例长期二期》(lt2eswtr)对微生物提出更高的要求。
宜根据各类项目对公共健康的影响,确定相应的合格率目标。有毒有害物,特别是微生物应有很高的合格率,建议98%或95%以上。美国要求一级标准(包括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全部合格。美国epa的战略目标是:到2008年,公共给水系统中95%的居民能饮用一级标准全部达标的水。对一般物理化学及感官性项目,可根据本地情况,要求95%(县镇水厂90%以上)。
浊度是综合性运行项目,感官性项目,又是指示微生物去除的项目。出厂水浊度的限值及合格率需按控制微生物的要求,而管网水可按感官性要求。
2. 供水企业要保障供水安全
2.1 供水企业必须保证供应需要的水量、水压和水质
供水企业是城市的重要的基础设施,供水安全保障是供水发展中各方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国家领导人提出:“饮用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群众的身体健康,必须高度重视。”“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上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为保障供水,国家规定,3万人停水24小时以上列为重大事故,5万人停水48小时以上列为特大事故。
城市供水系统从水源到用户龙头,点多面广,众多环节之一受到损坏,就可能程度不同地影响水量、水压或水质,而大多数水质项目的监测又是定期的,事后的。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和发生突发事故时,怎样保障供水安全已是大家关心的重要问题。最近的世界卫生组识《饮用水水质准则》第3版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引导进行安全分析与保障。要分析供水系统中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影响大小及可能机率,从而采取措施,使风险降到最低。
2.2 分析供水系统的各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如一般常规处理的水厂在正常生产中可能影响供水水质的问题有:工艺技术上不够完善,如混合不充分,絮凝不完善,滤池去除率低;工艺可靠性不够高,遇流量变化较大或原水水质变化较大时,水质缺乏保证;设备损坏、后备不足,或由于设备质量、维护原因导致损坏增加;运行上缺陷,如混凝剂、消毒剂加注不当,滤池运行产生气阻或滤层含泥量增加,絮凝与沉淀间穿孔墙处积泥过多,使絮凝体打碎影响沉淀效果;缺乏浊度、余氯等在线监测仪表、警报装置及自动控制加注混凝剂消毒剂设备,或这些设备损坏;所用设备或投加的药剂不符合卫生标准等等。
配水管网一般影响水质的问题有:生物再繁殖;化学腐蚀;水压较低时地下水渗入;污染物经虹吸进入管网;污染物进入无盖的清水池或水箱;错误的接水;新管投产前消毒不严格;管道设备维修时进入污染物;管道水流速突然改变;管道设备不合卫生标准;管道冲洗不正常等等。
2.3 注意突发事件对供水水质的影响
突发事件包括:地震、狂风暴雨、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工业废水、船只倾覆等严重事故性污染;水致疾病暴发期间对水源的严重污染;供水企业运行管理缺陷或爆管、断电引起的供水重大事故以及人为的破坏。
还要注意人为破坏可能造成的危害。美国自来水协会杂志报导:早在珍珠港事件前,美国联邦调查局长就写过:“我们很久前己认识到,在公用事业中,供水是打击的最脆弱点。而供水关系到工业生产、人民健康和信心的战略地位。” 后来美国epa在一篇短文中说:“以往认为供水企业的使命是向用户始终可靠地供应安全的水。但在‘9?11’事件后,使命突然戏剧性地扩大到安全防范和反恐怖。”
人为破坏可以归纳为:物理方法破坏,投放生物化学毒物,电子入侵破坏调度系统。
就水质保障而言,首先研究水质的保障要求;具体分析从水源到用户整个供水系统,那些环节点投入一定数量的某有毒物质,可能影响水质保障要求。
一般化学工业毒物毒性较低,致害剂量较大,水中含这类毒物很多表现为色、嗅、味异常,人们较易发现,有的溶解度较低。
生物化学毒素的毒性可能很大。考虑到毒性和溶解度,如以砷的相对毒性为1,沙林(sarin)为100,vx为300,肉毒杆菌毒素a(botullinus toxin a)则为10,000。该毒素的大鼠50%死亡剂量(ld50)为0.00003μg/kg。
一般霍乱菌、甲肝病毒等在水厂正常运行下可有效灭活,但肉毒杆菌需余氯6 mg/l,有效接触时间20分钟才能灭活,在水厂已难以操作,而炭疽热菌则更难灭活。
物理爆破也可能破坏加氯系统的某环节,导致停止加氯并大量泄氯,不仅影供水水质还危害附近后民。电子入侵可能扰乱正常的净水运行而损害供水水质。
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制订应急预案,使事故的机率和造成的损失降到合理的最低的限度。分析进入爆破点和投毒点的途径,采取防范措施增加进入的困难、延长进入的时间,及时发现进入者。根据薄弱环节的分析,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工程措施。
3. 充分发挥常规处理作用的首要措施是加强科学管理
为保障微生物安全,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常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常规处理能去除的污染物,在常规处理中解决是经济合理的。为提高并稳定供水水质,充分发挥常规处理的作用是很必要的。为充分发挥常规处理的作用并结合以上水质安全保障的分析,对加强科学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出厂水稳定地达到标准和目标的要求。为保证管网水水质达到要求,对经过管网可能引起变化的项目,其出厂水的指标值,要适当留有余地。
3.1. 在日常运行中要抓住关键性运行项目
为保证供水水质,需定期检测水质标准(或目标)所规定的各项目,以验证所供水质是否符合要求。但检测是定期的,检测的结果也是事后的。故在水厂日常运行中,要寻找便于频繁检测或连续检测的关键性运行项目以确保供水安全。浊度和余氯是常规处理中共同的关键性运行项目。此外根据净水要求,增加ph、氨氮或其他项目。
3.2 保证浊度稳定地达到预定的要求
稳定地降低过滤水浊度有二种基本方式:根据快滤池的浊度去除率确定沉淀水浊度要求;加注助凝剂或助滤剂,特别是加注有机聚合物,会改善水的混凝、沉淀和过滤性能。
3.3. 要控制初滤水浊度
当出厂水浊度要求严格控制到相当低的情况下,就要注意初滤水浊度的控制。
控制初滤水浊度的基本措施是:降低冲洗结束时的废水浊度; 为节约冲洗水,可在后期以低反冲强度冲洗一段时间,或用翻板滤池的冲洗方式,把砂面上水放掉; 排放初滤水(约15分钟); 反冲水中加注混凝剂,主要是冲洗后期的水;冲洗后停役一定时间或在冲洗开始时滤速缓慢提高,可缓和初滤水浊度。供水企业可因地制宜选用。
3.4. 为保证消毒要求,要保证出厂水维持需要的余氯幅度。
受粪便污染的原水很可能有病毒,而且危害严重。病毒测定很困难,多数国家的水质标准中不列病毒项目,美国列了代表性病毒,但检测也是定期的。为保证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安全,要考虑其安全的去除率。除随浊度降低去除—部分外,其余靠水厂内保证—定的消毒ct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提高供水水质 保障供水安全(宋仁元 沈大年)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