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西龙池下库大坝施工期沉降分析(李干荣 王松波)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202下载249次收藏
  摘要: 通过对山西西龙池下水库大坝覆盖层基础处理、填筑施工强度、大坝干密度及变形模量检测、大坝沉降观测资料等进行分析,研究西龙池下水库大坝在深厚覆盖层条件下施工期沉降的影响因素和沉降规律。结果表明:①坝基覆盖层的稳定沉降量与坝体高度和覆盖层厚度之比成一元二次方程递增关系,由此可以研究和较准确地推测整个覆盖层坝基的沉降变形情况。②不同分区内坝体的施工期沉降与坝高成一元二次方程递增关系。③理想的均一状态下,坝体的施工期沉降与坝高的平方成正比,与密度成正比,与变形模量成反比。由于大坝的非均质性,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但大坝的施工期沉降与坝高、密度、变形模量的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来,即施工中可以通过提高坝体密度和变形模量来减少坝体施工期沉降。

关 键 词: 施工方法;沉降沉降;面板堆石坝;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

中图分类号: tv698 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滹沱河与清水河交汇处上游约3km处的滹沱河左岸。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由上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系统、下水库、地面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工程等级为Ⅰ等。工程建设总工期为6a,2009年8月工程竣工,2008年8月第1台机组发电,发电工期为5a。

下水库位于滹沱河左岸,为岸边式水库,按设计正常蓄水位838.0m计,高出河床(高程662.0m)176.0m,水库死水位798.0m,总库容494.2万m3,调节库容421.5万m3,工作水深46.5m,挡水坝坝型为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840.0m,坝顶长度538.0m,最大坝高97.0m(坝轴线位置)。

下水库坝基为覆盖层,其覆盖层分布广、厚度大,坝体上、下游坡脚的连线整体坡向下游,坡度8°~10°,坝基左、右侧分别为大龙池沟和瓦窑沟两个冲沟,冲沟均为深厚碎石土覆盖层。大龙池沟及瓦窑沟两冲沟中部为岩基小山梁。

覆盖层的地质特性表现为各区覆盖层的颗粒组成和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性,因在形成时代、沉积层序、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上均存在差异,即使是处于同一区内的洪积物,其物质组成在粒径、含量、胶结程度和厚度等方面也不相同。覆盖层碎石的岩性以灰岩为主,其次为白云岩,均处于弱风化状态;其饱和抗压强度为60.1~110.2mpa,均属坚硬岩类;吸水率一般在0.15%~0.50%之间;软化系数为0.55~0.93。覆盖层碎石的体形特征为棱角—次棱角状。

2 施工方法

2.1 大坝填筑施工方法

下水库堆石坝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2a垫层区、3a过渡层、主堆石区、次堆石区,底部覆盖层及两侧岸坡基础设排水过渡层,下游坝脚设排水棱体。

大坝于2004年7月1日开始填筑,大坝填筑由低到高随坝基的开挖和验收进行施工,先进行大龙池沟及瓦窑沟沟底基础的排水过渡料及大坝下游坡脚的排水棱体填筑。次堆石区于同年8月28日开始从725.24m高程开始填筑,填筑施工采用全断面上升法。主堆石区因坝基基础处理和验收的影响,垂直于坝轴线方向上分3个工作面进行填筑,第1个工作面于2005年1月27日从主堆的最低处基础746.15m高程开始填筑;第2个工作面于2005年11月14日从778.53m高程开始填筑;第3个工作面于2005年12月18日从775.31m高程开始填筑。第2个工作面和第3个工作面在2006年2月12日与787.284m高程齐平,主堆石区在2006年4月29日与807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西龙池下库大坝施工期沉降分析(李干荣 王松波)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