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南山支流洪水灾害与防洪保安对策(刘伯栋)
关键词:防洪减灾措施
渭南市地处三门峡库区,防汛形势异常严峻。渭南的防汛形势可以概括为:陕西防汛的重点在渭南,渭南防汛的重点在三门峡库区,在南山支流。由于库区泥沙淤积,形成南山支流“南高北仰中间凹”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历来是陕西省和渭南市每年防汛抗洪的前沿阵地和重点部位,倍受各级高度关注。
一、南山支流基本情况概述
渭南市南山支流是指渭南境内发源于秦岭北麓,流入渭河和黄河14条支流的总称,其中潼河、东桐峪2条河为入黄支流,尤河、赤水河、遇仙河、石堤河、罗纹河、方山河等12条河为入渭一级支流。
我省各级十分关心三门峡库区,特别是南山支流的防洪保安问题。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后,由于泥沙淤积迅速发展,渭河下游两岸灾害频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自60年代后期,国家先后投资修建了渭河和部分支流堤防130多公里,小(一)型水库5座。90年代中后期,又投资2.6亿元实施了渭洛河下游治理工程,包括防洪、河道整治9大项目。随后,三门峡库区移民防洪保安工程也启动实施。到目前为止,南山支流有堤防57.6公里,护坡8.25公里,护岸4.3公里,各种桥梁58座,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2座。这些工程措施的实施对支流两岸防洪减灾及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特别是60—70年代建设的尤河水库和5座小(一)型水库为尤河渭南市区段,以及下游河道的防洪保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上游有水库的支流,下游洪水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这些工程(除水库外)大都在老西潼公路以北河段,老西潼公路以南河段大部分处于三门峡水库建成前的自然状态,由当地群众自发修建了一些护村护地生产堤。这些堤防无统一规划,无防洪标准,支离破碎,断面、平面布置、填筑质量均达不到抵御洪水的要求。南山支流已经建成的5座小(1)型水库虽对所在支流削减洪峰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这些水库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修建,工程质量不高,设备年久失修,均带病运行,急需进行加固处理。
二、暴雨洪水灾害损失情况
三门峡水库建成前,南山支流为冲淤平衡的地下河,入渭排泄畅通,洪涝灾害较少。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后,特别是近年来潼关高程长期居高不下,库区泥沙淤积迅猛发展,渭河下游河床大幅度抬升,工程防御能力锐减。由于渭河洪水顶托倒灌,南山支流入渭行洪受阻,出口段已经成为临背差高达2—3米的地上悬河,“二华夹槽”地带被支流堤防分割成多个封闭的洼地,一遇洪水,极易决口成灾。由于三门峡库区淤积严重;秦岭北麓暴雨强度大,洪峰历时短,洪水陡涨陡落;南山支流上游蓄滞洪水控制性工程少,中游堤防质量差、不连续,下游泄洪不畅等原因,造成南山支流几乎年年决口成灾。
三门峡水库运用后的1975年至2003年的26年间,华阴共发生洪水18次,平均1.4年一次。早在1968年,华县毕家 乡渭河和南山支流决口,沿河数乡镇数万群众撤离,损失十分惨重。1977年,又发生河堤决口,华县、华阴一带灾民达数万人。进入90年代以来,洪涝灾害频繁出现,相继发生了“92.8”“96.8
陕西省渭南市南山支流洪水灾害与防洪保安对策(刘伯栋)
本文2010-03-12 15:02:00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1648.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