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县坡耕地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高平华 等)
摘 要:本文通过对岐山县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的观测与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治理与开发坡耕地的新途径,并在各试点进行应用推广,成效显著。这对治理水土流失或改变县域农业生产条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坡耕地 存在问题 开发途径 应用成效
岐山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土地面积856.45km2,耕地面积38007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4.38%,其中坡耕地面积 24569hm2,占耕地面积的64.7 %。大于15°以上属于强度侵蚀的陡坡地面积22755hm2,占耕地面积的60%;大于25°以上的坡耕地面积9510hm2,占耕地面积的25 %以上。根据多年的水保治理观测试验,坡耕地年均侵蚀模数为5100t/ km2。大面积坡耕地的土壤侵蚀,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原因,致使河流、水库大量淤积,土壤退化和农业减产,导致全县土地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制约着县域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尽快对岐山县坡耕地实施科学的治理与研究,已成为我们水保事业一项重大挑战,无论对治理水土流失或改变县域农业生产条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使科技研究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我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采取水保治理与土地资源开发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重点在益店、故郡、蒲村、京当四个乡镇,对坡耕地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的观测与分析
坡耕地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大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县每年仅坡耕地上流失泥沙总量达193. 84万t,随着大量泥沙下泄,流失了大量养分。经分析测定,流失的每吨泥沙中,含全氮1kg、全磷1.5kg、全钾20kg。土壤养分的大量流失是岐山县水土流失的一个突出特征,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而且短期内很难恢复。岐山县水保站在各试验点进行了土样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0.6%的耕地面积已占到35%,全氮含量小于0.05%的耕地面积已达45%。水的流失是水土流失的又一个突出特征,在年降雨量663.5mm的情况下,径流深达110mm以上,占有效降雨量的1/3—1/4,每年每公顷坡耕地流失水量225—450m3,最高可达800m3,如若不能对秋雨有效拦蓄,势必造成次年春夏干旱。此外,受侵蚀的土壤地表径流系数大,径流量大、流速快,常把已施肥料、农药冲走,经调查分析,损失率高达20%—25%。严重的水土流失引起土壤条件的全面恶化,是造成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因素,自建国以来,全县对坡耕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在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渭泥沙,发展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全县大面积坡耕地由于治理技术水平低,甚至没有得到安全、有效、彻底的控制,土壤侵蚀仍在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原有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全县水保治理工作中坡耕地治理仍是相当薄弱的环节。
2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科学论证
治理开发坡耕地的目的是:珍惜保护每寸土地,使其免遭侵蚀,充分合理地开发土地资源,以利农林牧副业生产。在尽快提高粮食产量的基础上,逐步退耕陡坡低产地,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作为梯田对防治水土流失,尤其是防止坡耕地退化,发展农业生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若不注意土壤培肥仍难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农业耕作措施和草田轮作、带状间作等,虽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效果,但一般来说作用时间短,受自然因素或下一茬农业作业影响,作用逐渐消失。因此可以说,这些措施都是短效应的。治理开发坡耕地,一是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兴修梯田与其它技术措施相结合;二是要考虑长效性措施,如:加大经济林比重、发展地埂经济等;三是要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获得较大经济效益。在综合
岐山县坡耕地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高平华 等)
本文2010-03-12 15:01:57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1641.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