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再探讨
一、由污水达标排放向资源化利用转变的紧迫性
1.水资源状况
北京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大都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00m3。特别是1999年以来,北京遭受连续5年干旱,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水量匮乏
①地表水不足。作为北京主要地表水源的密云、官厅两大水库的来水和蓄水呈逐年衰减趋势,入库水量由60年代的20多亿m3锐减到90年代的不到4亿m3,1999年以来,密云水库5年年均入库水量1.64亿m3,官厅水库年均入库水量1.78亿m3。
②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是北京的最重要的水源之一,由于常年超采地下水,地下水已累计亏损59亿m3。1999年以来的5年间平原区地下水超采34,4亿m3。
(2)水污染严重
水系污染由城区逐步向郊区扩展,符合Ⅱ类和Ⅲ类的水域不断减少。通惠河、凉水河、清河、沙河、温榆河等均变成了排污河道,水质还达不到v类水体要求。官厅水库由于水质恶化,从1996年开始停止向北京市供水。
2.水资源短缺带来严重和潜在的生态问题
(1)地表水短缺引起的生态问题。由于地表水得不到径流补给,造成河流干涸,河床裸露沙化,水质恶化,鱼虾绝迹,丧失补给地下水功能;排污还造成地下水污染。即使靠引水维持的城市河湖,也因水质恶化,时有水华发生,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和生态安全。
(2)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问题。由于过量开采,平原区以朝阳区红庙至将台路为中心形成2272km范围的地质沉降区,最大沉降量达619mm。由于地下水污染和超量开采,地下水质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总硬度和硝酸盐氮超标。污染来自渗井渗坑、污灌、化肥、农药、固废和垃圾,由于超采形成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改变了地下水的水动力和化学条件,引起水质变化。长期的超采缺补,给北京市带来了相当的生态赤字和潜在生态风险。
3.由污水处理向污水资源化转变的迫切性
寻求新水源,改善水环境,解决北京极度贫化的水资源现状,已迫在眉睫。把污水变成新的水源是解决北京水资源问题根本性
北京市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再探讨
本文2010-03-12 14:56:34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1251.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