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综合技术措施(全波)
摘 要:本文就黑龙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勘察设计过程中,对大坝的病险原因作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应对措施和处理方案,重点介绍了坝体结构设计要求和主要设计成果,对综合措施处理后的效果作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除险加固,综合技术措施,石林黑龙潭水库
1.工程概况
黑龙潭水库位于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巴江河东支源头,距石林县城东部4km,水库正常高水位比县城高44m,为县城头上“一盆水”,位置十分重要。
水库始建于1966年,几经扩建现最大坝高33.7m,总库容2434万m3,兴利库容2300万m3,系路南盆地以灌溉为主,兼供水、发电和防洪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控制径流面积177km2,其中地表径流2km2,黑龙潭泉水地下径流175km2,多年平均产水量9870万m3。
水库枢纽由大坝、输水涵洞、溢洪道三部分组成,另配套有环抱路南盆地的东干渠和西干渠,控制灌溉巴江河沿岸水田六万亩,水浇地四万亩,并可向县城和石林风景区及附近农村供生产、生活及工业用水1000万m3/年,它对石林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大坝出险及病险原因分析
1992年3月8日,水库管理人员在做例行巡查时发现坝顶开裂,经现场地面调查、钻孔揭露,险情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坝左端坝顶及上游发生坝体开裂并沉陷变形,经现场测量,最大裂隙口宽达10cm,勘探深度大于9m,裂隙两侧不均匀沉降差达16cm,坝顶下游侧裂隙沿左右两侧向下游呈弧线展开,长度达15m。同期后坝坡两道戗台同断面处最大沉降值达20~45cm,坝脚倒滤体项最大下沉27.8cm,水平向外位移73.7cm,地表已出现滑坡前舌和后壁表明坝体静力失效,已经出现滑坡前兆——蠕动变形险情;
(2)大坝下游坡面出现大量渗水点,经现场统计总数达173处之多,主要分布在大坝下游坡各处;
(3)进一步勘察发现大坝坝基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系含有机质高—中液限粘土及粉细砂层的多土层地基,贯穿大坝上、下游,形成承压渗漏通道,致使坝脚处老沟出现大的沙沸和管涌点7处,勘探时粉细砂层钻孔起钻时出现孔口涌水喷砂现象,封堵困难;
(
黑龙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综合技术措施(全波)
本文2010-03-12 14:56:22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