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滩涂促淤圈围研究(茅志昌)
摘要:近年来长江上游干支流一些水坝的修建,特别是三峡水库的兴建,将使长江入海泥沙量减少,导致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滩涂淤涨速率减缓,冲刷岸滩长度增加。作者分析了上海市不同岸段滩涂的冲淤状况,以及滩涂开发利用与湿地保护、航道整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同区段滩涂促淤圈围的要点。建议抓住目前有利时机,加大对中、低潮滩的开发力度。
关键词:上海市;滩涂;促淤
随着上海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近期必须加大长江口、杭州湾北岸滩涂的开发力度,为上海经济的腾飞储备土地资源。
1 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1 滩涂资源分布
上海市的滩涂主要分布在长江口的扁担沙、中央沙、青草沙、崇明东滩、崇明北沿、南汇边滩、横沙东滩、铜沙浅滩、九段沙以及杭州湾北岸(图1)。
1.2 滩涂资源蕴藏量
上海市陆地面积只有6.34×105hm2,人多地少,解放以来共圈围滩涂8.4×104hm2,年均圈围1 647hm2,而各类建设用地达1.51×105hm2,年均占用3 000hm2 ,占用耕地量约为围海造地数量的2倍,以此计算,上海市在这期间减少耕地6.7×104hm2。解放后经多次较大规模的圈围,高滩资源几乎用尽,但中、低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0m以上滩涂面积约6.7×104hm2,-5m以上滩涂面积约2.3×10.5hm2。
1.3 滩涂资源利用
上海利用圈围的滩涂建立了一大批农场垦区、工厂企业、市政设施和自然保护区,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十分明显。如浦东国际机场在岸堤之外向海东移700m,圈围南汇边滩滩涂1 300hm2,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1]。杭州湾北岸滩涂为建造上海石化总厂和上海化学工业园区提供了大量土地资源。近年又建立了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和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
2 影响上海市滩涂冲淤因素分析
2.1 长江流域来沙量呈下降趋势
根据长江大通站(距河口口门约 620km)1951~2000年的流量和输沙量的资料统计分析,反映了下面几种情况:(1)各月月平均流量与输沙量统计关系以枯季(11月至翌年4月)相关程度高,洪季(5~10月)相关程低。说明流量大的月份,输沙量不一定高;(2)流量与输沙量的年均值的年际变化无明显的相关性,也就是说,丰水年并不一定就是丰沙年,枯水年也不一定是少沙年。据研究,丰沙年多出现在中水年,少沙年多出现在枯水年[2];(3)点绘大通站1951~2000年的流量与输沙量年均值变化图,发现流量年均值的变化不明显,说明经过大通断面的径流量近年来没有大幅增减的趋势;输沙量年均值自70年代以来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表1),由原来的4.81亿t减为3.43亿t。但这并不能说明长江流域产沙量在下降,由于近年来长江上游干支流一些水坝的兴建(据统计,目前长江上游已建大 、中、小水库约1万座,总库容近200亿m3)[3],拦截了部份泥沙,导致中下游来沙减少。
2.2 三峡水库对入海泥沙的影响
长江河口的泥沙主要来自川江,川江来沙以宜昌站为代表,河口泥沙以大通站为代表,宜昌站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5.14亿t,汉口站为4.30亿t,大通站为4.83亿t[4],说明宜昌到大通区间虽然有泥沙落淤和补给,但量值较小,河口的泥沙主要来自长江上游的特点还是十分清楚的。
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调度方案,水库兴建后,前10年约有70%的泥沙淤在库内,经80年才趋向平衡。大量泥沙淤在库内,坝下沿程泥沙补给不足,引起河床冲刷,岸滩侵蚀。据有关课题研究结果,认为三峡建库可能导致河口来沙减少、岸滩冲刷[5]。 这方面的例子国内外均有,1902年,在距尼罗河口约 1 000km上游处兴建阿斯旺低坝后,引起了海岸的强烈侵蚀。1964年在老坝的上游10km处又兴建了阿斯旺大坝(最大坝高110m),加速了海岸退缩过程,埃及政府于1981年成立了海岸保护局,制订实施三角洲岸线保护计划[6]。长江支流汉江在丹江口建水库之前,仙桃站年输沙量为8.49×107t,建库后为2.5×107t ,来沙量减少了70%,以长江干流汉口站年输沙量4.21×108t计算,汉江支流年输入长 江干流的沙量所占百分比,丹江口建库前为20%,建库后为5.9%[7]。
水库运营后,大量细颗粒泥沙淤在库内,下泄水流挟沙力加大,引起河床冲刷,在沿程冲刷过程中,床沙逐渐粗化,与建库前相比,造成悬移质粒径粗化,水流挟沙能力降低,输沙量减少;其二,随着河床质粗化,悬沙补给来源减少,含沙量趋于饱和的恢复终点将下移 ;其三,面临长江岸滩崩塌,长江中、下游水利部门必然要实施护岸、保滩、保沙洲工程,恢复终点必然会不断下移。三峡建库,拦截了大量细颗粒泥沙(<0.1mm),河口区的细颗粒泥沙供应可能减少,引起河口水文泥沙条件变化。
2.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998年长江发生大洪水后,中央及地方对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遏制水土流失,例植被造林、退垦还林等。随着我国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 ,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有望今后长江下泄沙量也会有所下降。
2.4 产生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来沙量趋于下降,以及三峡建库后入海泥沙的减少,将对三角洲海岸的侵蚀堆积作用产生影响。影响之一,减缓上海市沿海沿江滩涂淤涨的速度。沿岸滩涂淤涨是土地增长的前提,滩地的冲淤变化与长江供沙量的多少关系密切。历史上南汇钦公塘与人民塘之间,分布着三条不连续的贝壳堤和贝壳沙堤,据研究,这些贝壳堤和贝壳沙堤发育在侵蚀海岸的高潮滩上。三条贝壳堤的发育和尔后的海滨淤涨说明了,南汇东滩历史上有三次因供沙不足引起岸滩侵蚀和其后的来沙丰富导致滩地淤涨的过程。
影响之二:扩大三角洲海(江)岸冲刷长度。上海市江、海岸线长449.66km,其中37.94%为淤涨型,13.62%为稳定型,48.44%为侵蚀型。侵蚀岸段本身处于挟沙力不饱和状态,如果河口泥沙来量减少,则必然引起岸滩侵蚀作用加强,这种作用在三角洲岸段的突出部位反映较为显著,例如南汇南岸在长江来沙丰富的时候,呈沙嘴突出;来沙减少时呈弧形转折,前者滩地淤积,后者
上海市滩涂促淤圈围研究(茅志昌)
本文2010-03-12 14:54:34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1083.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