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循环经济理念推进桃源县域经济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作为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桃源县应逐步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步伐,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桃源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循环经济的本质及内容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少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另外,循环经济的原则有八个:大系统分析的原则;生态成本总量控制的原则;资源循环的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产品生产的再使用原则和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原则;尽可能利用高科技原则;把生态系统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建立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与核算体系的原则;建立绿色消费制度的原则。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桃源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长期以来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由于承受着资源日益不足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双重压力,使经济发展成本不断增加,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行其道,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而县域经济由于受资源等市场要素的制约,更加需要重视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这既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桃源县资源有限的客观事实决定了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桃源县域内的资源和能源都十分有限,特别是人均资源和能源拥有量偏低,靠消耗资源发展经济势必难以为继。特别是县域范围内一般不可能具备经济发展的各类资源和能源。如桃源县拥有比较丰富的水泥灰岩、黄金、电力资源,但又缺乏煤炭、石油等其它的资源。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不足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桃源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来破解这一瓶颈。
(二)桃源县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那种不顾资源消耗、不顾环境污染、不顾发展成本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在今后的县域经济发展中将陷入困境。因此,要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变革,从而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桃源县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和谐社会要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和谐、资源与环境相和谐、人与自然相和谐,传统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由于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恰恰破坏了这种和谐,引发生态危机、能源紧张和社会矛盾,这一点往往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表现得更加尖锐、更加突出。而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县域经济才能增强核心竟争力,突破发展瓶颈,抢抓发展机遇,赢得发展优势。
(四)桃源县节能降耗形式严峻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反馈式流程,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主要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目前,桃源节能降耗形式严峻。到2008年6月底止,全县规上企业共消费能源36.49万吨标煤,同比增长83.35%,高于产值的增幅13.75个百分点,从能源消费结构看:消费原煤12.98万吨,折标煤9.27万吨,占全县综合能耗25.4%;消费电力212828.15万千瓦时,折标煤26.16万吨标煤,占全县综合能耗的71.7%;其他能源消费仅占全县能源消费的2.9%。根据年初市政府下达的万元增加值单耗在上年基础上下降5.5%的能耗目标来看,2008年元-6月份桃源县的产值单耗比上年不仅没降,反而上升了8.04%,增加值单耗比上年也上升了8.05%。由此可见,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是桃源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桃源县环境污染逐渐突出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在桃源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保问题逐渐突出,致使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历史的必然,一是工业污染。一方面,水泥污染久拖不决。近年来,在环保部门的督促下,各水泥企业虽采取了一定的污染治理措施,上了静电除尘设备,但其造成的粉尘污染有目共睹。另一方面,小金矿污染整治力度有待强化。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大部分矿主没有按照环保要求修建尾砂坝,每年有200多万吨尾砂直接倒入大杨溪、小杨溪、澄溪三条河流,造成河床淤塞,山洪隐患异常突出。二是农业污染。近年来,桃源县规模养殖业发展迅速,每年大量的废水、动物粪便进行粗放型排放,造成了一定区域的环境污染。三是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不容乐观。表现在生活污染有增无减,门前三包不落实,垃圾箱管理不到位,垃圾清理不及时,生活垃圾乱甩乱倒的现象司空见惯,与省级文明卫生县城的称号很不相符;企业排放没有达标,周边工业企业对县城环境仍具较强“杀伤力”;基础建设有待配套,由于市政基础建设缺乏长远规划,相关职能部门执法乏力,造成县城部分街道和设施年年修、时
用循环经济理念推进桃源县域经济发展
本文2010-03-11 22:05:10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060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