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088下载176次收藏

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一种重要载体,是企业形象和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增强员工凝聚力、向心力,促进员工思想、行为自觉地服从、服务于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要求,具有潜移默化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以农为本、靠支农求发展的农村信用社,如何培育符合自身改革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呢?本文结合榕江县农村信用联社实际试谈些粗浅看法。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农村信用社经营性质、服务宗旨和业务发展相结合。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明确指出:“农村信用社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不仅关系到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而且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大局。”近年来,榕江县联社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在着力打造和培育良好的、符合信用社个性需要的企业文化中,十分注意把企业文化建设同信用社的经营性质、服务宗旨、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2004年5月份,刚刚完成全县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试点任务的榕江县联社,针对全辖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为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首先在全县广大信合员工中掀起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宣传活动,活动内容除省联社制定的“三要三不要”、“五条禁令”外,县联社还结合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制定“员工警句”、“员工座右铭”、“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等。通过深入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员工的职业道德观念大大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员工们不仅热爱信用社工作,同时,还积极响应县联社号召,踊跃参加社会各项公益活动。据统计,从2004年以来该社员工累计向社会弱势群体捐资达218400元。为培育一支忠诚敬业、团结协作、敢打硬仗的团队,县联社在狠抓企业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认为,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是一种激励因素,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潜力。因此,联社领导大胆地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积极探索用人机制改革。通过推行“三定”方案,优化劳动组合,以及每年对信用社主任岗位的人选采取“先定任务后定人,任务面前选能人”的竞争上岗办法,不仅有效地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认同感、调动员工敬业爱岗积极性,而且大大地激发全体员工为发展目标共同努力的热情。如,联社监察保卫部员工石景远长期在保卫岗位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年都被县联社评为先进工作者,2005年、2006年他先后被办事处和省联社授予“忠诚卫士”称号。寨蒿信用社信贷员张坤祥是一位参加工作多年的老同志,面对山区交通落后、农户居住分散的状况,他坚持常年走村串户、服务上门,平均每月行程达200多公里,却从来不叫苦、不叫累,去年他所经办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上千笔,按期收回率高达90%以上。类似石景远、张坤祥这样忠诚敬业、默默奉献的员工在榕江联社还有很多、很多。一位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曾在演讲中满怀深情地说:当我刚来到榕江联社的第一天,同事们欢迎的微笑和不停歇的脚步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紧张而和谐的大家庭。这里的员工真诚待人,热情待事;这里没有闲人,个个忘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