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监管约束对信用贷款业务发展的影响
支持“三农”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金融部门的一项艰巨任务。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行、农村信用社如何科学的运用好风险监管约束办法,管好用活信用贷款业务,使其充分发挥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已成为金融部门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带着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我们深入邓州市农村信用社、邓州市林扒、孟楼两个乡镇,对那里的农村信用贷款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小额信用贷款开展情况
邓州市地处豫西南边陲,与鄂、陕交界,是中西部地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现辖29个乡(镇、办事处),571个行政村,总面积2370平方公里,总人口152万,其中农业人口137万,占总人口的90.13%,农户总数达到33.12万户。 2006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4.12亿元, gdp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农业增加值为 50.60 亿元,占gdp的比重为 36%, 仅次于第二产业占比。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作为目前农业信贷需求的主流,小额信用贷款已成为支持农业经济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截止2006年底,邓州市为24.2万户农户建立经济档案,评定“信用户”8.47万户,创建“信用村”147个、“信用乡(镇)”2个。全市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余额已达2.88亿元,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20.72%;不良小额信用贷款占38.7%。
被调查的邓州市林扒镇是个信用乡镇,全乡共18个村,其中信用村有14个。目前已为 2650 户农户建立经济档案,评定“信用户”1580户,截止2006年底全乡小额农户贷款余额达1300万元,小额农户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5%,已成为信贷支农的主要形式。
被调查的邓州市孟楼镇是个非信用乡镇,全乡共14个村,其中信用村有4个。目前已为512户农户建立经济档案,评定“信用户”392户,截止2006年底全乡小额农户贷款余额达264万元,小额农户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16%,尚远不能满足农户的信用贷款需求。
二、风险监管制约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的因素
几年来,邓州市农村信用社通过小额信用贷款的投放,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受到了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风险监管的约束,导致该项工作的进展不甚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办理贷款手续复杂,贷款办理所需时间长。农户申请小额信用贷款要经过多个环节: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农户提出贷款书面申请→信用社进行调查授信→建立资信档案→提供3或5个资信户担保→按规定签订贷款合同→发出守信卡→农户取得贷款。如此下来,一笔贷款从申请到最终取得贷款所有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根据农户反映和我们的实际调查,按照上述贷款程序,一笔贷款的最终取得短则10天,长则半月,有时则更长,这与农户贷款需求的时效性、季节性强的特点相背离,不能及时满足农户迫切贷款的需要,往往会错过农户经营的黄金时间,对农户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申请贷款要求条件过高。首先从现实情况看,我市的农业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农民物质生活虽有较大改观,但仍存在很多困难,弱势农户占比仍相当多,如果按照当前信用社对“信用户”的信用等级测算办法测算的话,大多数农户很难达到80分以上aa 级的“信用户”标准。按照信用社的现行信贷管理规定,达不到“信用户”标准的话,即使农户的真实信誉度较高,生产项目较好,也是无法获取贷款支持的;其次,不少基层信用社在风险监管的约束下,为了确保信贷资产万无一失,以过分强调防范风险为由,不愿意给弱势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致使造成多数农户因无法取得“信用户”资质或因贷款“条件”不够而很不能获得贷款。
(三)贷款额度小、期限短。按照现行信用社贷款风险防
风险监管约束对信用贷款业务发展的影响
本文2010-03-11 22:02:34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046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