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操作风险控制与管理问题分析
风险贯穿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全过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消除风险是信用社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很多风险,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找出科学的管理防范方法。从风险管理的趋势看,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已经明显大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控制已成为信用社关注的重点之一,有效防范信用社操作风险自然成为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一、操作风险成为信用社主要风险
纵观信用社系统内发生的各类经济案件,有其偶然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操作风险所导致的必然性,内控管理松懈,制度观念淡薄,工作随意性大。据了解,信用社80%以上案件都是由于操作风险引发的。通过对信用社不良资产累计过程分析可以发现:大量信贷损失不单是由信用风险造成的,而是由于信贷流程关键环节人员不尽职、欺诈、人情贷款、违规操作、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等造成的。据统计,操作风险事件50%左右发生在信贷岗位,操作风险很大程度上引发和放大了信用风险,大量操作风险直接导致信用社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来说,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产权结构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起诉难、判决难、执行难、抵押品处置难,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极易引发操作风险。
二、对操作风险的三个认识误区
(一)是将操作风险等同于操作性风险。信用社绝大部分职工,甚至部分高管人员对操作风险的认识,都认为操作风险就是由于操作性失误带来的风险。实际上,属于操作风险的仅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中的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二是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中的流程执行不严格。但是操作风险并不等同于操作风险,其可能是由于人员因素、流程因素、系统因素、外部事件等方面引起。
(二)是缺乏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措施。信用社对风险管理大多是以事后补救为主的方式,缺乏有效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对易发生操作风险的环节岗位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在发生操作风险事件后,只是突击检查,查找漏洞,进行整改,对责任人的处理也只是轻描淡写。很少对风险操作环节进行分析、找出操作薄弱环节和风险点,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
(三)是片面强调基层操作人员管理,忽略高级人员管理。从各类案件看,由于高级管理人员权限高、权力大,一旦出现操作风险,一般都会给信用社带来损失,且损失金额远远大
农信社操作风险控制与管理问题分析
本文2010-03-11 22:01:18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038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