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实现农发行政策执行与风险管理效应的有机结合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163下载205次收藏

随着粮棉油流通市场化以及农发行贷款业务的拓宽,农发行履行职能进入了新阶段。在发展业务的前提下,防化信贷风险,实现农发行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发行面临的主要课题。本文浅就农发行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面临的问题,以及怎样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浅谈一管之见。

一、执行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1、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粮棉购销政策执行相对滞后。在信贷支农方向上,农发行的信贷政策和工作思路始终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而调整,从最初的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封闭管理三项政策到部分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政策、再到最低收购价、农民种粮直补政策。农发行信贷政策也经历了敞开收购供应资金、保护价粮与非保护价粮贷款区别对待、以效定贷、择优选贷商业化管理模式三个发展阶段。由于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渐进性和农发行职能调整的阶段性,客观上造成农发行执行政策的相对滞后。首先政策的制定有一个研究的过程,其次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再者与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粮棉购销政策相配套的信贷管理办法从制定到执行落实有一个操作时滞,执行政策在前,风险防范在后,这就为农发行信贷风险防范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

2、农发行信贷服务功能不完善,业务履盖面不大。农发行信贷功能首先是有效落实国家粮食政策,这是农发行职能定位的核心,从目前农发行信贷服务上看,不仅服务手段相对落后,功能有缺失,而且服务的规模、品种和质量等都难以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日益扩大的金融需求。政策性金融的扶持作用有限,一是贷款方式单一,目前主要是围绕粮棉提供贷款,贷款方式一般是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一些商业银行通行的管理手段的应用还是初步的。二是有效资金投入有限,农发行现有存量贷款中大量被各类粮棉财务挂帐占用,资金沉淀板结,制约了增量贷款投入。三是政策性贷款融资面小,随着粮棉油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粮棉油市场主体多元化,农发行先后开办了粮食企业加工贷款、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和其他粮食贷款,新贷款业务坚持有效益、防风险为前提,强调贷前资产保全措施,而部分非国有粮棉企业不具备贷款抵押担保条件,从而不能享受农发行贷款政策。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许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正在深化改革,贷款对象和贷款资格难以确认,客观上对执行购销政策有影响。

4、中央、省、市、县四级储备,尤其是地方储备在政府承诺未到位和价差亏损及利费补贴未落实来源的基础上,农发行对其支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农发行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政府的信用优势和组织优势,不仅是发挥政策性银行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农发行有效防范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但从目前投放的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粮食储备、调控业务贷款来看,粮食仓储利费补贴、销售价差亏损资金来源难以落实到位,客观上造成了农发行贷款风险。

二、风险防范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如何实现农发行政策执行与风险管理效应的有机结合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