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信用社大有可为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117下载248次收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刚刚闭幕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一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为我们金融部门尤其当前正处在深化改革实质性阶段的农村信用社,指明了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的方向。面对这一挑战与机遇,农村信用社如何从金融的角度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急需我们农村信用社破题。下面,我就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思路,以供商榷。

作为多年来扎根农村、由农民入股组成,并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的农村信用社,面临当前大好机遇,应按照主要服务“三农”的新型农村社区商业金融机构的定位,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在支持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加快自身改革发展步伐、完善内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和金融品种,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有效发挥好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高屋见瓴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思路、总要求。我们深深地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和谐发展的全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金融业日益壮大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更应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大有作为,要按照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切实发挥农村信用社面向农业、立足农村、根植于城乡居民、服务网点众多的优势,努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信用社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纵观我国发展现状,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农村是否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农民能否增收,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党中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为了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根本性地解决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增产增收等问题。对此,国家和各级政府将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必将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并由此催生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发育,连锁拉动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这无疑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拓展和发展壮大带来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农村信用社将抓住农村经济又一轮快速发展机遇,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信贷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融主力军重任。通过农村信用社进一步端正服务方向、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入,为推进全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在支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二是客观认识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挑战。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中虽然具有点多面广、客户众多的资源优势,但也面临服务范围宽、客户分散、工作量大,电子网络建设滞后,金融风险大等诸多不利因素。特别是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国家开发银行将在县级地区开展授信,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向“三农”领域延伸,邮政储蓄银行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将逐步介入乡(镇)农村,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届时,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发展将受到更大的冲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三农”经济的发展,适应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经济进程,又对农村信用社的传统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农村信用社必须认清形势,转变经营理念,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创新业务品种,拓宽服务领域,与时俱进,抢占先机,树立错位式、跳跃式发展的思路,主动迎接挑战。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形势下,“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使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农业产业化向工业化迈进,农村经济环境出现了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失地农民变居民的新特点,由此使农村金融由过去的政策性金融加快了向商业化金融发展的进程。因此,农村信用社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和发展总的原则是,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坚持市场化、商业化的取向,用一个五年规划或两个五年规划的时间,尽快过渡到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

二、发挥农村信用社自身优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中坚力量,是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组成的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成立以来就承担了支持“三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任。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农村信用社承担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重任,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村信用社的职责,更是农村信用社承载的历史使命。

就四川来讲,四川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业基层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至关重要。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向城市收缩,农发行和邮政银行的角逐还没有延伸到农村之际,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使得农村信用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其机构网点遍布全省城乡,长期扎根农村的行业优势作用日渐凸显,担当了信贷支持新农村建设主办银行的角色,全省共有机构网点6922个,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位;存款余额居全省金融机构第四位,贷款余额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二位。这些无与伦比的行业优势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的“助推器”和“加油站”。农村信用社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支持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全省农村信用社要跳出就农业支持农业,就农村支持农村的思维定势,站在“大三农”的高度,在支持传统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围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力支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是支持科技兴农,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支持农业科研、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一条龙系统建设;支持粮食“种子工程”,优质牲畜“良种良育工程”,提高农产品与畜产品品质与附加值,加快运用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步伐;支持创新科技服务方式,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加快科技服务进村入户步伐。二是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既支持调整粮经结构,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又支持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生猪产业、特色养殖业和水产业;既支持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农家乐旅游观光农业、循环农业、标准化农业与创汇农业,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又支持调整区域结构,充分发挥全省各地资源优势,逐步支持建成各具特色和市场优势的产业带。通过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在全省着力培育壮大粮油、畜牧、果蔬、中药材四大重点产业及水产、林竹等优势特色产业。三是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把信贷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对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信用等级较高的县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要给予积极支持;对“公司+农户”形成的畜产品加工、粮油加工、水果蔬菜加工、中药材加工企业,要给予大力支持;对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专用农产品基地、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产品基地、畜禽养殖和良种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基地要给予优先支持;对规模化种养大户、农业开发业主,以及从事经商、加工、运输业,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要给予重点支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业的牵引作用,打造农业“航空母舰”,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高效化发展,培育具有四川特色的名优品牌和驰名商标。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信用社大有可为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