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农村 新金融 新思维 农村金融大有可为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039下载233次收藏

经济学家汤敏 

    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的农村金融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资金向城市输血的现象。农村金融要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长足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以新思维来破题。这里略提一二,希望能对改革有所启发。

  农村金融完全可以商业化

  农村金融长期以来被各国政府认为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成效一直不理想。但是近十多年来,人们对农村金融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国际经验证明,在合适的机制下,农村金融完全可以以商业化的形式存在并大规模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小额贷款运动,最先从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孟加拉国开始,现在已遍及全世界。与之类似的泰国农村和农业合作银行(baac),印尼人民银行(bri)等,都是亚洲国家成功推行农村金融的典范。很多小额贷款银行不但不需要国家补贴,而且还能创造很高的利润。根据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王君的研究,世界上投资回报最高的10个小额贷款、微型金融银行的回报率远高于全球最好的大商业银行。印尼人民银行2003年到美国主板市场上市,一年后股票价格上升三倍。

  “穷人也能用好贷款”

  国际经验说明,农村金融要有一个全新的机制、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操作方式才能取得成功。农村金融要打破传统银行对少数富裕的客户服务的思路,把工作对象放到广大的农民身上,要为大多数人,包括贫困人群服务。“穷人也能用好贷款”是孟加拉“乡村银行”用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出的一个重要结论,这一结论不仅适用于十分贫困的国家,也同样适用于中等收入的国家甚至于发达国家,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也先后开展了好几百个小额贷款的试点,几乎所有的试点都证明,即使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民也能用好贷款,还好贷款。

  农村金融要取得成功,就要有一种与一般商业银行不同的贷款与还贷机制。这种机制首先要打破以不动产抵押为核心的贷款抵押机制。农民一般不具备很多的可抵押的不动产,因此要另辟蹊径。通过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甚至通过几户联保等方式替代不动产抵押。为广大农民服务的贷款还不能以商业银行坐商式的方式经营。信贷员要到村子里去,把存贷款的业务做到村里,做到田头,以减少农民的负担。

  高利率并不可怕

  要使参与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能赚钱,国际经验证明,最关键的是利率的高低。小额信贷与银行一般贷款的操作程序不同,有额度小、成本高的特点。有较高的存贷差才能弥补操作成本。不能用一般银行对工商业,甚至较大的农业项目的利率水平来套小额信贷的利率。在国际上成功的小额贷款的存贷差一般要高达10%-20%左右。

  这里似乎有一个悖论,一方面开展小额信贷的目的在于支持农业、帮助弱势群体,一方面又要收高利率,这里是否有矛盾。首先,小额信贷是商业贷款,并不是政府的扶贫款,不亏损经营,是最起码的商业要求。再者,国内外各种调查都几乎一致地显示,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能否借到钱,利率稍高一些是可以承受的。关于小额信贷的利率问题,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课题。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人们也慢慢地领悟出合理利率对小额贷款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到目前为止,除了个别国家之外,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已经放开了小额贷款的利率限制,由执行小额贷款的机构来决定利率水平。

  给点阳光,才会灿烂

  农村金融的成功往往要还需要新型的机构,或是彻底改革现在的金融机构,使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以上所示的小额贷款为特征的农村金融是一种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的金融模式。在传统的金融机构中很难大规模运作。因此,成功的小额贷款机构往往在新成立的,或是对原有机构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后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新农村 新金融 新思维 农村金融大有可为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