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2925下载128次收藏

     推行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审计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审计工作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自2003年以来,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各级的认可。但因种种原因所致,其职能作用的发挥受到了制约。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机关对经济责任履行的有效监督,本文就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拟采取的对策等,作如下剖析和探讨。

一、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增强了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决策能力,同时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良好形象。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施时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偏差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别于常规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既对事又对人,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人格化。目前,就全市而言,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认识上存在如下偏差:有的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组织对自己管理工作的一种不信任,时有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有的认为,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认为审计是“走过场”,因而不认真对待;有的却怕暴露单位问题,不愿接受审计,不予积极配合,甚至人为设置阻力和障碍等等。这些认识偏差虽然发生在个别单位和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其负面影响力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审计项目计划缺乏可行性

《***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规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要实行计划管理,每年的项目计划,由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工作需要,提出初步意见,经领导小组审定后,由组织部委托审计机关实施。但全市在项目计划管理上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有的地方政府领导根据自己分管单位现状,直接给审计部门安排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并限期完成;有的地方组织部门一纸便函委托审计部门对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单位(特别是乡镇换届)进行审计,在完成的时限上要求又特别急,平均每天就要审计一个单位;有的地方在委托审计项目时,对被审计对象的审计届期不明确,含糊其辞等等。这种无序的项目计划,不仅使计划缺乏可行性,也加重了审计机关的负担,影响着审计质量。

3、审计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经济责任界定难度大

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是划分和评价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和成果,也是审计机关为组织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的主要依据。因此,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现阶段,在审计评价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对领导干部的评价方面没有统一、规范、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造成在实际操作时难以把握评价尺度。就市县两级审计机关而言,由于审计环境、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同,导致审计评价标准不一致,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差别较大,存在较大的经济责任评价风险,影响审计的客观公正性。二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不够明确,对于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来说,在其上任时,没有具体规定任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和需要完成的任务,审查成果和业绩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依据,导致责任划分模糊,难以准确评价。上述问题的存在,加大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界定难度,造成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