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烟草公司采购员谈卷烟购进的今与昔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515下载199次收藏

卖方市场时期千方百计订购紧俏卷烟

1982年,我国确立了烟草专卖制度。1985年前后,地市级烟草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之后10年,全国卷烟市场基本处于卖方市场时期,卷烟产品供不应求,卷烟采购员的工作职责是千方百计订购紧俏卷烟。

当时处于计划经济年代,卷烟生产厂家按既定计划指标向各区域分配货源。地市级烟草公司成立后,卷烟采购员的工作就是跑遍全国争取供应指标,云南、湖南、湖北、河南等产烟大省更是采购员出入频繁的地方。以“中华”、“红塔山”为代表的一大批卷烟品牌广受欢迎,成为市场上的紧俏卷烟,卷烟采购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着紧俏卷烟做工作。云南省紧俏卷烟最多,我们在云南省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也最多。

为扩大产量,满足市场需求,紧俏卷烟生产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从商家集资更新技术设备,有条件的购货方支援化肥农药等紧缺的烟叶生产物资,与经营不景气的工厂签订生产计划转移合同等,交换条件是要向对方提供一定数量的紧俏卷烟。如此一来,卷烟采购员的工作变得既复杂又具戏剧性。当时卷烟采购员队伍被分为省级烟草公司采购员、地市级烟草公司采购员、县级烟草公司采购员、系统外与烟草公司联营组织采购员四大类。与厂家协调获得长期供货计划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难度较大,需要长时间做工作,为此许多单位领导、采购员齐上阵,不惜动用各种关系说情。但我认为抓机遇最重要,记得“红河”1988年投放市场时,大多数采购员(包括省、市公司)不敢订购,但有的企业(当中不乏一些县级烟草公司)却大胆与红河卷烟厂签订长期订货合同,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1994年10月,原会泽卷烟厂在成都召开新品发布会,只邀请部分已有合同单位参加,我所在的公司不在其中。在领导支持下,我在发布会前一天来到成都,连夜与厂家协调。次日发布会上,厂方宣布:少数未被邀请而主动参加发布会的烟草商业企业,经研究,会泽卷烟厂决定与他们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对此,我兴奋不已。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卷烟卖方市场,图为卷烟批发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卷烟卖方市场,图为批发部等客上门开发票。

“红塔山”的发展变化见证了烟草行业市场环境的变迁。

卖方市场时期,我国的交通、通信状况比较落后,采购员外出几乎都是坐火车。火车车厢非常拥挤,经常买不到坐票,只能几十个小时站着,旅途十分劳累。即使如此,采购员下了火车就直奔目的地协调货源。“时间就是金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意识深入人心。

买方市场时期省外卷烟徘徊在“家门前”

1996年,卷烟市场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供不应求的卷烟产品品种日益减少,滞销卷烟开始增加。卷烟竞争日趋激烈,争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烟草公司采购员谈卷烟购进的今与昔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