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烟草行业打破地区封锁问题的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121下载166次收藏

(坚冰式的地区封锁,若在短期内仍打不破,“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的战略只能是空想,面对外烟的挑战、面对各种冲击,我们还不及时握紧拳头,将如何用力还击?!  本报记者\王斌 摄)

    引言:烟草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一方面,要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里实行烟草及其制品的专卖专营;另一方面,又要在国家实行专卖制度的“笼子”里,引入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目前,它正受到经济全球化、wto、who三大冲击。面对这样的冲击和发展机遇,就必须努力实施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战略,构建全国统一完整、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创新步伐,提高中国烟草的核心竞争力。而实施这一战略,当前普遍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愈演愈烈的地区封锁亦即地方保护问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分析。

    所谓地区封锁或曰地方保护,一般认为,主要是指在烟草行业内,采用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和烟草专卖法规定的一些措施,限制以致于禁止外地烟草制品进入本地区市场,从而达到保护地方烟草制品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经济转型时期的一种必然的历史现象,也可以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局部利益。但是,从根本上说,它会影响全国统一规范、开放有序的烟草大市场的形成,阻碍烟草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从而也损害了本地区、本企业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因此,如何以积极的态度,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已引起了行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忧虑和深沉思考。

一、地区封锁五花八门

    早在90年代初,国家烟草专卖局就明确提出,要打破地区封锁,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卷烟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但是,由于地区封锁从本质上说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只不过在短缺经济的卖方市场形势下,它是隐形的;而随着中国卷烟市场供求格局的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地方利益的不断强化,地区封锁问题便一步步凸现出来,这与“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国家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地区封锁手段繁多,花样翻新,就我们接触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设置“权力壁垒”。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依据消费市场的需求来安排购进品牌、数量,而是单纯靠行政权力,强令或变相强令本地区烟草商业企业“守土有责”,“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或者要求只能经营地产烟,或者强行限制外埠烟的品牌、数量,甚至动辄以“撤职”、“开除”相威胁。

    二是设置“市场壁垒”。在“市场准入”上做文章,或是在收费项目、规格标准、服务要求等方面实行歧视性政策;或是在卷烟准入的牌号、规格、数量、等级、毛利率、单箱销售额等方面进行不恰当的限制;或是设置原料、卷烟等交换条件,以产品换产品,以市场换市场,有的要求工业企业支付巨额的市场准入费,有的以转让核心技术作为市场准入条件,把国家间的贸易保护行为引入地区之间,人为地分割了市场。

    三是设置“技术壁垒”。对外埠烟,人为地规定与本地卷烟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等,实行歧视性的技术措施,以限制外埠烟进入本地区市场。

    四是设置“专卖壁垒”。有的滥用职权查处符合卷烟运输有关规定的外地卷烟;有的滥收“买路钱”;有的在处理相关案件中实行歧视性待遇;有的设置专门针对外埠卷烟的路查、审批、许可证等手段,如对购进外埠烟的商业企业,单独收取购进费,或者扣减当地地产烟指标,把国家专卖变成了地方专卖。

    五是设置“消费壁垒”。以区域消费特点为借口,不许外埠卷烟来本地区开拓市场,并且不尊重商业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限制甚至取消基层商业企业进卷烟交易市场的采购自主权,如此亦进而剥夺了消费者选购卷烟品牌的自主权。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面对愈演愈烈的地区封锁,业内人士不无忧虑地指出,目前地区封锁由以省为单位,变为以市、县为单位,范围越来越小,办法越搞越多。长此下去,品牌如何培育,市场如何规范,行业如何做强,面对外烟的强大冲击,地区封锁的危害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了。

二、地区封锁后果堪忧

    近年来,有关人士多次指出,面对wto、who两大挑战和压力,中国烟草要想“与狼共舞”,首先要把自己变成狼,这就要利用有限的时间,调整结构、健全网络,首先把自己做大做强,这在一定意义上说,主要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打破地区封锁。因为实践证明,地区封锁已经而且还在继续对烟草行业的改革发展,造成严重的恶果。

    首先,地区封锁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使得一些小企业虽然困难,但能一靠地方保护的财政返还政策,二靠地区封锁提供的市场空间,来维持生产和经营。这必将严重挫伤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企业间的兼并整合,不利于形成行业的主体烟草企业。当前的现状,中国烟草“大而不强”的主要矛盾之一,是生产集中度低。资料显示目前全国172家烟厂,平均每家年产量只有20万箱,年产量30万箱以下的企业占78%,10万箱以下企业占52%,达不到30万箱这个比较适度生产经营规模的企业占三分之二,加上计划外小烟厂,生产企业“一多二散三弱”的现象十分严重。而反观跨国烟草公司的生产集中度则非常高,菲·莫、英美烟草公司在美国的下属烟厂年产量都在200-300万箱左右,就单一品牌而言,我国单一品牌70万箱以上的仅3-4个,而“万宝路”一个品牌就达900多万箱。生产集中度低说明我国烟草尚没有形成行业真正的主体企业,无法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固然不能全归罪于地区封锁,但是事实证明,地区封锁是阻碍培育烟草大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地区封锁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使得一些质量低劣的产品在“封锁”保护下仍赖以生存,而一些名牌优质产品要想进入某些地区,却困难重重,这就混淆了产品的优劣,不利于形成与国际市场接轨、有竞争力的名牌卷烟,不利于形成行业的主体品牌。据1998年统计,我国卷烟合计生产牌号1233个,1548个规格,这几年,我国各厂家生产的牌号多达2万多个,但品牌集中度却很低,第一品牌红塔山最多时也只有90万箱,在国内品牌集中度占2.7%左右,在国际上为0.8%。近几年品牌集中度更呈下降趋势,红梅、白沙、阿诗玛、红双喜等著名品牌年产销量也只有50万箱左右,品牌集中度为1.5%,而在“多极化”格局下形成的众多地方品牌,大多销售范围窄、产量低、寿命短、获利能力差,品牌集中度不到1%。反之,世界上一些大的卷烟品牌集中度比我们高很多。以“万宝路”为例,1998年产销量超过1000万箱以上,产品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品牌集中度8.2%。就国际品牌集中度而言,七星1.8%,“555”1.78%,骆驼0.98%,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市场品牌集中度高、档次高、获利高,据统计全球几家跨国烟草公司的主体品牌,占世界卷烟交易量的70%、获利额的80%左右。可见培育中国烟草的世界品牌,是做大做强中国烟草的必由之路,而在地区封锁下造成的市场不公平竞争,是阻碍中国烟草主体品牌培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地区封锁人为地分割市场,阻碍了市场化进程,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高效、开放有序的市场运行模式。在培育大企业、大品牌基础上,形成统一高效、开放有序的烟草大市场,是我们迎接入世挑战的重要战略,这就必须着力提高大企业、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这也是我国烟草当前存在的主要差距。以我国最大企业红塔集团为例,年销量约220万箱,市场占有率为6.7%,而美国最大的烟草企业菲·莫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为90%,菲·莫、英美、日本烟草公司卷烟产销量已占世界的41%,我国卷烟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则更是微不足道的。要改变我国卷烟市场一散二乱的状况,就必须打破地区封锁,加快市场化进程。

    第四,地区封锁迟滞了行业内部的改革,尤其是影响了全国烟草企业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实施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战略,企业结构调整是基础,这就要从中国烟草的全局出发,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形成存量资源的合理流动;统筹规划,实行增量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在地区封锁下,企业的关停并转十分困难。近几年,我们先后关停了50多家小企业,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基层领导同志感受很深,由此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则更加困难重重。从总体上改变我国烟草行业东南发达、三北滞后的局面,则更是必须打破地区封锁。

&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烟草行业打破地区封锁问题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