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邓小平理论是小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总结。邓小平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本文仅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理解和认识以及由此引发出的对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问题的思考。
一、“三个有利于”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1992年初,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看姓‘资’,还是姓‘社’,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具有根本性的观点。
(一)“三个有利于”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胚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列宁明确指出: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生产力的状况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
(二)“三个有利于”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可以找到“三个有利于”的源泉。
1、“三个有利于”标准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这个最大贡献,就是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根本规律、普遍规律,即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规律。
2、“三个有利于”标准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这个基本立场,就是生产力的立场和人民利益立场;这个基本价值取向,就是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3、“三个有利于”标准既反映了社会历史的根本规律,又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它既通俗又深刻,凝聚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精华,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即以实践为基础的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以及现实和理想的统一。
(三)“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其他内容都是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分不开的,即都是从生产力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出发,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所谓解放思想,说到底是从一切不符合生产力和人民利益要求的错误思想中解放出来;所谓实事求是,说到底是遵循生产力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决定力量的规律,为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奋斗。
总之,“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和我们党认识和评价一切重大问题的根本指南,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真谛,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
二、运用邓小平理论关于“三个有利于”的基本观点,谈谈对烟草行业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重大理论指导作用。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第一标准是发展生产力标准,这也是“三个有利于”的精髓,因为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使综合国力增强,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从事物质生产的人,生产工具是劳动者创造出来并使用的,生产资料只有在劳动者的掌握和作用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正确处理和解决劳动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培养有潜质的企业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核心的问题,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烟草行业组建以来,在专卖专营管理体制下,经济的不断增长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促使企业人才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形成了特定时期内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人事管理模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教育体制及劳动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烟草企业人事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已成为整个行业适应当今社会乃至全球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科学的人事管理意味着较高的工作效率,能够更好地挖掘和利用人的潜能,使人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市场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发挥和利用人的创造力。因此,要加快行业人事制度改革,整合企业人力资源,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努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一)人事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人事管理主要表现为协调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实现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统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个人与企业作为一对矛盾,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这种矛盾运动的发展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激励作用。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人的需要来分析员工的满意度。人有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当一个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同一时期,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内,总有一种需要属支配地位。当员工的满足度不高时,矛盾表现为对立性,如不加以有效调节就可能造成人心涣散,不思进取,工作效率低下等;当员工的满足度较高时,矛盾表现为同一性,上下协调,热情工作,效率提高。
2、约束作用。员工的行为在约束力不强的情况下,表现出组织纪律涣散,观念淡薄,规范性差,目标模糊等特征,出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利益、目标的不统一性,增加工作完成难度,降低工作效率。在规章制度健全、约束力较强的情况下,员工遵章守纪,规范作业,目标明确,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目标利益统一,形成合力,企业高效运转。
&n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本文2010-03-11 18:28:32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930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