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面面观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506下载203次收藏

世界卫生组织在烟草控制中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07年成立于巴黎的国际公共卫生局和1920年成立于日内瓦的国际联盟卫生组织。1946年7月,6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一次国际卫生会议,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1948年4月7日,该法得到26个联合国会员国批准后生效,世界卫生组织宣告成立。每年的4月7日也就成为全球性的“世界卫生日”。同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內瓦。

    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健康。该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身体、精神及社会生活中的完美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与培训;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截至2003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已有192个成员国。

  世界卫生大会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年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审议总干事的工作报告,规划预算,接纳新会员国和讨论其他重要议题。执委会是世界卫生大会的执行机构,负责执行大会决议、政策和委托的任务,它由32位有资格的卫生领域的技术专家组成,每位成员均由其所在的成员国选派,由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任期三年,每年改选三分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君子协定,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是必然的执委会成员国。常设机构秘书处下设非洲、美洲、欧洲、东地中海、东南亚、西太平洋6个地区办事处。现任总干事李钟郁(韩国人)于2003年7月20日就职,任期5年。

    中国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中国和巴西代表在参加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联合国于旧金山召开的关于国际组织问题的大会上提交的“建立一个国际性卫生组织的宣言”为创建世界卫生组织奠定了基础。1972年5月10日,第2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合法席位。此后,中国出席该组织历届大会和地区委员会会议,被选为执委会委员,并与该组织签订了关于卫生技术合作的备忘录和基本协议。1981年该组织在北京设立驻华代表处。

    世界卫生组织主要出版物有:《世界卫生组织月报》,每年6期,英、法、俄文;《疫情周报》,英、法文;《世界卫生统计》,季刊,英、法、中、阿拉伯、俄、西文;《世界卫生》,月刊,英、法、俄、西、德、葡、阿拉伯文。

    世界卫生组织从1969年开始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的控烟工作。当时,该组织下属的泛美卫生组织指导委员会、美洲区域委员会及欧洲区域委员会通过了关于控制吸烟的决议。1970年5月,第23届世界卫生大会首次较为全面地提出了控烟的一些具体措施,如要求所有大会及委员会会议的参与者不得在会议室内吸烟;所有成员国注意关于限制吸烟的报告;探讨劝阻青年人吸烟的教育方法;联合世界粮农组织着手研究烟草种植国家中的作物替代等问题。

    之后,世界卫生大会陆续就烟草控制问题通过了多项决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每年的世界卫生大会都有关于控烟工作的决议,反映出世界卫生组织对烟草控制的高度重视。有关烟草控制决议的内容也从开始时的鼓励和支持有关烟草问题的研究、宣传吸烟危害健康知识逐步演变为建议各成员国政府通过卫生、教育、宣传以及与其它有关机构密切协作,采取综合手段(包括采取教育、限制和立法方面的措施,辅之以有关的税收和价格政策)限制烟草的使用。如在1976年的第29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首次提出了被动吸烟问题,并在通过的wha29.55号决议中,明确提出开始考虑采取可行的措施。在1978年的第31届世界卫生大会决议中,世界卫生组织敦请各成员国尽可能限制各种形式促进吸烟的宣传,并要求总干事考虑尽早把控烟作为“世界卫生日”的口号。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卫生日”发起了戒烟运动,提出“要吸烟还是要健康,由你选择!”的口号,并把1980年定为国际反吸烟运动年。1988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4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成为第一个“世界无烟日”。在以后的每个“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组织都向全球发行专题材料,提供控烟的基本信息和建议。从1989年起,“世界无烟日”改为5月31日。到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所有成员国都在每年的5月31日举行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

    在1986年第39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wha39.14号决议中,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向各成员国提出了九点具体的行动建议,并通过各区域办事处不断敦促和协助成员国付诸实施。同时还向各成员国控烟机构提供诸如确立国家控烟政策或规划,收集和散发资料,促进健康教育以及开展咨询等服务。对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许多国家作出积极响应,并根据各自的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和干预活动。

    1995年5月,第48届世界卫生大会首次提出了制定《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设想,1996年5月,第49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wha49.17号决议,正式决定制定《烟草控制框架公约》。1998年5月,布伦特兰被选举为第51届世界卫生大会总干事,同年7月走马上任,提出无烟倡议行动,作为其任期内两大重点项目之一,还将制定《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作为任期目标,《公约》的制定进入实质性阶段。

    1999年第52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wha52.18号决议,决定着手制定《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相关议定书,同时决定成立由所有成员国参加的政府间谈判机构及框架公约工作组。

    1999年10月25日至29日,来自109个国家的代表团聚集日内瓦,参加《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中国派出了由卫生部、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确定了制定《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具体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并通过了向世界卫生组织执行委员会提交的报告草案。当时计划于2000年5月开始政府间谈判,2003年完成《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制定工作。

    2000年5月,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wha53.16号决议,支持《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制定,决定开始政府间谈判。2000年10月,政府间谈判正式开始。2003年3月1日,历时4年共6轮的政府间谈判结束,《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制定工作宣告完成。

对吸烟与健康的早期认识

    1950年5月27日,美国科学家雷闻(morton levin)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第一次将吸烟与肺癌联系起来。在同一期上发表的还有温德尔(ernst l. wynder)和格兰姆(evarts a. graham)的研究论文,表明在受调查的684例肺癌患者中,96.5%是吸烟较多和吸烟很多的人。

    1952年12月13日,英国科学家杜乐(richard doll)和希尔(bradford hill)在《不列颠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指出重度吸烟者得肺癌的几率是非吸烟者的50倍。英国卫生部癌症顾问委员会表示,这一研究结果只是表明了吸烟与肺癌是有联系的,而不是致病原因,因此建议政府不采取措施。

    1964年1月11日,美国发表长达387页的报告,题为《吸烟与健康:咨询委员会向公共健康服务首席外科医生的报告》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面面观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