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提高国产烟叶整体质量,为中式卷烟保驾护航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086下载212次收藏

    一、中式卷烟使中国烟草柳暗花明

    原产于安第斯山脉的烟草在传入我国后,逐渐形成了浙江桐乡、江西广丰、黑龙江穆棱、四川什邡的晒红烟,广东南雄、云南腾冲和蒙自、湖南凤凰、湖北黄岗、广西信丰、吉林蛟河的晒黄烟等中国烟叶名产。很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抽吸地方晒烟的习惯。兰州水烟更是我国一绝,独特的莫合烟叶配合多种中草药,当地人配上不同档次、材质制造的水烟具悠闲地抽吸,体现出丰厚的中国烟草文化底蕴。

    烤烟传入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了黄淮烟区、华中南烟区、西南烟区等具有清香型、浓香型等多种风格的优质烟叶。这些烟叶造就了“中华”、“红塔山”、“云烟”、“白沙”、“芙蓉王”、“大红鹰”等中国卷烟的名优品牌。在中国烟草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上,这些品牌是重要的棋子,已形成无法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内涵。

  中国的生态条件造就了不同的烟叶风格。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完全以传统方法种植烟草,生产水平很低。许昌卷烟厂生产的“公”字牌卷烟,零售价每包0.17元,“梅花”牌卷烟每包0.20元,其香气质量和劲头一直被中老年消费者所回味,这也是黄淮烟区浓香型烟叶的代表产品。现今许昌卷烟厂生产的“许昌”卷烟,零售价每包2.5元,由于保持了许昌历史产品的韵味,年产40万箱,主要销往河南全省。说明具有典型风格的许昌烟消费群体仍然很大。

    湖南凤凰县晒烟品种“小花青”香气浓郁,劲头大,“山海关”、“力士”卷烟中多有使用,湖南人抽“凤凰晒”旱烟的习惯保留至今。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立项进行凤凰晒烟的深度开发,长沙卷烟厂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拓展了“凤凰晒”历史名烟的市场。“凤凰晒”造就了湖南省的晒烟文化,而“白沙”和“芙蓉王”丰富了湖南省的烟草文化,更树立了湖南省烟草的品牌形象。“白沙”的仙鹤图案、“芙蓉王”的一枝独秀,都显示出不可征服的神韵。中国烟草厚重的文化底蕴,再加上占世界约30%的消费群体,足以使中国烟草与世界烟草巨头平分天下。

  远眺混合型卷烟,己经占领了国际烟草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当今世界最流行的卷烟类型。我国科技工作者为抵御加入wto后外烟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从防患于未然和易于降焦的角度提出发展国产混合型卷烟,并预言混合型卷烟产品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1980年,轻工业部食品局在济南召开全国卷烟会议,号召大力发展混合型卷烟。其后不到2年的时间里,混合型卷烟就达到了全国卷烟总产量的8%。但是由于对销售市场估计不足,原料和产品质量问题较多,1983年,混合型卷烟在全国卷烟的产量仅为2%。之后20年,混合型卷烟再也没有超过总产量的10%。由此看来,中国人还是中国人,中国人还是抽中国烟,就像我国北方人吃面粉,南方人吃大米一样,口味不是说变就变的。卷烟发展的历史证明了中国烟草文化的独特性。中式卷烟以烤烟型卷烟为主体,占据了70%~80%的市场,我们再积极研发“中式混合型卷烟”以适应部分喜欢烟气劲头较大、冲击力强的消费者的需要,相信还会占据相当大的卷烟市场。

  依靠科技进步创造中式卷烟品牌,满足消费者需要,保护民族利益,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卷烟发展方向的迷惑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卷烟生产和消费大国来说,不仅仅不利于我们的卷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更重要的是使整个中国烟草行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缺少形成合力的内因。中式卷烟使中国烟草柳暗花明,多品牌的竞争必然会过渡到强强联合,联合了就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二、中式卷烟原料的特点

    中式烤烟型卷烟的特点是香气飘逸、浓郁、细腻、绵长,吃味醇和、富有回甜感,劲头足,无杂气、刺激性,燃烧性好。对原料的要求是烟叶外观成熟度好,结构疏松,以橘黄、浅橘黄为主,叶片正面与背面颜色差异较小,叶尖与叶基部的色调基本一致,叶片厚薄适中,烟叶醇化潜力好;烟叶总糖含量约20%~24%,还原糖含量约16%~22%,淀粉含量低于5.0%,烟碱含量1.5%~3.5%,钾离子含量大于等于2.0%,氯离子含量小于0.8%;香气质好、量足,劲头适中,无杂气,刺激性小,燃烧性好,卷烟配方的可用性高。

  影响烟叶质量的因素是成熟度、油分、香气量和燃烧性。国际上把成熟度作为判别优质烟的首要因素,认为只有充分成熟的烟叶才有较强的工业可用性,才能作为高档卷烟的原料。同时,把烤后颜色橘黄,组织结构疏松,油分足、弹性强,厚薄适中作为烟叶成熟的标志。对那些叶片发育不良的烟叶,为追求较好的成熟度,允许稍有斑点或焦尖枯边的现象存在。在等级质量上,只要烟叶可用性及成熟度好、色度强,可在相应部位高等级上定级,放宽了烟叶破损残伤的评判尺度。

  国内卷烟工业对烤烟成熟度的要求与国外是一致的,其差别在于国内卷烟工业对成熟度好的烟叶同时要求叶片完整,要求烟叶外观不出现焦尖、焦边和过多斑点,叶片油分足;烟碱含量适中;香气质、香气量好,有甜感而没有焦糊味。

  烟叶的成熟度是在烟田形成的,通过烘烤体现出来。奠定烟叶生长发育的营养基础是主要的,采收的时间恰到好处,成熟度就比较好。影响烟叶成熟度的主要因素有五个:一是品种的耐熟性要高;二是土壤的腐殖质含量高,氮素供应合理;三是烟叶生长和成熟期水分充足,保证致香物的积累量高;四是适时采收;五是烘烤过程中烟叶变黄后期和定色初期时间要长,以促使烟叶质量的高分子物质转化充分。烟叶的成熟度与油分、弹性密切相关,田间发育好的叶片烘烤后成熟度也好,油润丰满、色度浓、弹性强、香气量足。田间叶片不耐成熟,就烘烤不出较高的成熟度,故影响成熟度的因素中,前三个尤为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烟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适宜的光照、温度条件下得到完全、均衡的土壤营养供应,只要不拖延至内含物大量流失的衰退阶段采收,叶片应该是完好无损的,生长完好,发育均衡。叶片出现焦尖、枯边、病害斑点等现象,说明营养供应失调,是发育不良的表现。如果除病斑之外,叶片颜色不均匀,说明烟叶可用性低,是不可取的。现阶段我国农事活动连续20多年施用化肥,使土壤环境恶劣,相当一部分烟田土壤贫瘠,烟叶发育不良,病害发生频率增大,烟叶不到成熟期就出现病斑、坏死现象。

  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与技术人员共同评吸、切磋烟叶的品质特性,感觉烟叶生产技术人员与工艺专家的口感是一致的,对质量好的烟叶大家都说好,质量差的大家都说差。评价烟叶好坏的标准关键在于叶片成熟度使烟叶体现出的优良品质,叶片不能含青或具有潜在浮青,同时叶片也不能过熟,防止出现枯焦味而失去甜感。中式卷烟不接受叶片僵硬、劲头过大、枯焦味和刺激性大的烟叶。

现阶段不少卷烟工业企业要进口烟叶,主要原因:一是丰富卷烟的香气类型;二是进口烟叶的香气质量好,无明显的杂气和刺激性,使用路子宽。其实,国内烟叶质量产生同样效果时,不用进口烟叶也能卷制出高档卷烟。

三、现阶段烟叶生产科研成就推动了中式卷烟发展

(一)科研网络在烟叶生产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加强郑州烟草研究院和云南烟草研究院建设的同时,建立了南、北方烟草育种中心,依托河南农业大学组建了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分别在我国烟叶主产区建立了实验站,基本形成了覆盖我国烟叶主产区的技术示范网络。同时设立中国烟草湖北白肋烟实验站等专业性研究机构,香料烟实验站也在云南保山香料烟公司成立。这些研究机构有的已经形成了以专家教授为主体的研究队伍,聚集了大量的硕士、博士等专门人才,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每年都有新的研究进展,正在全国的技术讲坛上扮演着学术带头人的角色。省级的实验站在新技术开发和推广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加可喜的是,这些科研机构正在与大型烟草集团挂钩,互为依托开发优质烟叶原料,有力地促进了烟草工农业的结合,为发展中式卷烟组建了人才队伍。

(二)一大批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在提高烟叶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继“全国烤烟优质适产生产技术研究”、“中美合作改进中国烟叶质量”等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后,1999年以来,国家烟草专卖局下达的“优质高香气烤烟生产综合技术研究与开发”、“优质白肋烟生产技术研究”、“优质香料烟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研究与推广”、“烤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烤烟三段式烘烤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烤烟新品种选育”等项目进展顺利,多数项目获得了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在生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调整布局,把烟叶种植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的提法,减少了许多5万担以下的产烟县,烟叶产区不断向适宜区转移;“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改良土壤,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已产生了明显的提质效果;“促进根系发育,维护根系活力到采收结束”已明显增加了南方烟区的顶叶宽度;利用“四叶计划”规范烟株叶数,培育理想烟株;“五次采收”提高成熟指数,降低上部叶的厚度和烟碱含量,这些科研成果在“国际型优质烟开发”项目中的应用,使我国烟叶质量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形成了适宜我国生态条件的生产技术框架。从八十年代初期,国家烟草专卖局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如引进和推广国外优良品种;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开展科学施肥理论与技术研究、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及其配套技术;与菲莫、英美烟草公司开展烟叶生产技术合作等,初步解决了我国烟叶“营养不良、发育不全、成熟不够、调制不当”的问题。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依靠自己的科研力量,通过积极推广自繁自育优良品种,研发漂浮育苗和托盘育苗技术,全面推广平衡施肥技术、三段式烘烤工艺及配套技术,建立了很多烤烟生产技术标准,形成了分区分类的烟叶生产技术框架,大大提高了烟叶生产技术水平。

(四)烟叶种植水平大幅度提高。烟叶的科学化种植提高了烟叶质量,近年来上等烟比例提高到31%,中等烟比例稳定在60%,烟碱含量趋于协调,烟叶香气量得到一定程度提高,较好地满足了卷烟工业对原料的需求。随户均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烟叶生产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近年来郑州烟草研究院对12个省约70个有代表性的产烟县,每年取200多个烟叶样品进行化验,有15个县的烟叶样品接近进口烟叶水平,表明我们有能力生产达到进口烟叶质量水平的烟叶。2003年2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厦门召开的“全国烟叶生产技术研讨会”上,有5个县的中部叶、6个县的上部叶外观质量被专家组评定为接近或达到巴西、津巴布韦烟叶质量水平。全国评烟委员们评吸打分达到75分以上。有11个县的中部叶、13个县的上部叶达到进口烟叶质量水平。2003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烟叶订货会上,有6个县的1230吨烟叶被烟厂预订。

四、烟叶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烟叶生产不断进步的同时,鸟瞰全国烟叶生产状况,不难看出其存在的问题:

(一)烟叶结构和质量问题

1.烟叶质量整体生产水平较低。通过近年来的研究与开发,我国的上等烟比例已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烟叶的香气量随上等烟比例的提高虽然有所增加,但与上等烟比例增长不同步,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卷烟工业的要求。烟叶成熟度不够,油润和光泽较差,平滑叶、僵硬叶仍较多存在。烟叶的还原糖与总糖比值较大,糖碱比较低。与进口烟叶相比较,代表成熟度的致香物含量偏低。

2.烟叶等级间质量差异大,不能完全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营养供应不均衡,大田烟株生长前期叶片扩展快。烟株生长后期土壤持续释放氮素,造成叶片过厚和烟碱含量过高。改良烟叶质量,必须从改良土壤入手,通过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含量,均衡土壤对烟株的营养供应缩小烟叶等级间的质量差异。

3.烟叶结构不合理。卷烟产品需要烤烟、晒晾烟、白肋烟、香料烟等多种类型的原料,尤其混合型卷烟的制造要求晒晾烟的比例更大。因为晒晾烟是传统类型,烤烟是新兴类型,我国建国初期的烤烟与晒晾烟面积比例约为1∶2,产量比例约为1∶2.6。七十年代末期,烤烟与晒晾烟比例约为5.5∶1,截至2000年,全国种植烟叶1380万亩,白肋烟约45万亩,香料烟约10万亩,再加上部分晒烟,烤烟与晒晾烟比例约为14∶1。

多年来,我国以发展烤烟型卷烟为主,为满足烟叶总量的需要,下达种植计划较多。地方政府为获取较高的财政收入,对种植面积的保证措施也较多。烟农则因为烤烟调制需要时间短,受气候影响小,为了用好农事活动的自然空间和利用较多时间获取劳动成效,也乐于种植生产周期短的烤烟。这使我国烤烟面积和总量不断膨胀。晒晾烟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七十年代末期还有1600个县种植晒晾烟,约占总产量的16%。但由于晒晾烟长期得不到重视,大部分地区晒晾烟从未纳入国家计划,致使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产量减少,品种失传,质量下降,有的濒于绝迹甚至已不复存在。这种状况显然与当代卷烟工业发展对晒晾烟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烟叶生产环境和技术问题

1.土壤贫瘠化限制了烟叶质量的提高。从近年的情况看,农业生产中化肥用量过大,土壤环境恶劣,烟株营养失衡是烟叶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七十年代以来,农田施用化肥量增加,宝贵的秸秆资源又被焚烧,这种浩劫性使用土地的方法,使土壤生物活性降低,生产性能减弱,烟叶质量降低。单纯增施化肥,提高氮量导致叶片增厚,烟叶的烟碱含量及含氮化合物增加,糖含量、香气量和工业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提高国产烟叶整体质量,为中式卷烟保驾护航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