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工作漫谈
编者按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是报纸永恒的追求。作为“新闻产品”推向市场前的最后加工者,编辑与读者离得最近。这就要求编辑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创新编辑理念,增强鉴赏能力、编辑水平和奉献意识,力求编出读者喜闻乐见的精美版面。在近期本报举办的业务培训班讲座上,《大众日报》原副总编辑、《齐鲁晚报》第一任总编辑于冠深先生,就编辑工作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授。本版特刊发于冠深先生的讲稿,以期与广大读者共同学习、思考。
世间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祖师爷。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铁匠的祖师爷是老子。干编辑这一行的,是否也有自己的祖师爷呢?《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如何如何。这样看来,《诗经》就是孔子对《诗》加以删削亦即编辑的结果。那么,孔子也许就是编辑这一行当的祖师爷了。孔圣人是他那个时代在文化上的集大成者。他说他是“述而不作”。就是说只记述,不创作。认孔夫子为编辑的祖师,我们做编辑工作的同志,是不是多多少少也有点自豪感呢?自然是不应该仅有点自豪感,应该自我加压、自我勉励,切实做好自己的编辑工作。不然,别的不说,连祖师爷孔夫子老人家也对不住了。
下面,我就编辑工作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编辑功底,首在鉴赏
我觉得,对报纸或刊物编辑来说,就其组稿、看稿、编稿等诸多方面的职司和能力而言,首要的一条乃在于鉴赏:看稿子要有眼光,能准确分辨出不同稿件的高下优劣,以保证取舍正确和处理得当。
一张报纸或一份刊物之能否赢得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喜爱,归根结底在于它刊登什么样的稿件。换言之,即取决于其所登载的稿件是否为广大读者所需要和喜闻乐见。或说得更准确点,是其所登载的稿件,就数量和质量而言,在多大程度上为读者所需要和喜闻乐见。
众所周知,每天的报纸和每一期刊物,究竟登载哪些稿件,正是报纸、刊物编辑的职司或曰权力所在。编辑之能否在大量可供选择的稿件中,将那些相对而言最为广大读者所需要和喜闻乐见的稿件推出,起决定作用的是编辑的鉴赏水平。因此,我说,我之所谓首在鉴赏也者,其一,一张报纸或一份刊物的命运,与其编辑的鉴赏水平密切相关;其二,看一个编辑的水平高低,首要的是看其鉴赏水平高低。不言而喻,我这里所说的编辑,既包括一般的编辑同志,又包括编辑部门的负责同志,还包括总编辑同志。顺便说及,我曾闻有同志对总编辑这样作解:“总编辑者,总是编辑之谓也。”这样的解释有别于人们的通常理解,即总编辑乃总的编辑之谓,但我以为也合于实际。
或许有同志认为,不过是分辨稿件的高下优劣罢了,何难之有哉?一般说来,这的确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问题在于,不一般的情况并不少见,或干脆就说是经常遇到。
回想我在初当编辑的时候,主任交我编一篇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稿件。那时,我只非常一般化地知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却不知道它们又特别是不知道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内涵,所以我能够做的所谓编辑工作,基本上是贴一下稿笺而已。面对这样的稿件,如果不是主任决定采用而交我编辑,我便无法决定弃取。可见,对一个编辑来说,凡涉及其学力空白领域的稿件,他就根本不具有鉴赏能力。
作为新闻媒体的编辑同志,大体说来,没有人不知道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至关重要性。故每每面对稿件,总是慎之又慎,有时恨不能放在显微镜下反复观照。遗憾的是,仍旧不能杜绝有着这样那样问题的报道或文章出现。比如导向有失偏颇,比如意旨有悖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等。这叫力不从心。力者曰何?当然乃鉴赏能力之谓。
鉴赏能力不足,也就难免好稿件看不出好、差稿件看不出差来,甚或视好稿件为差稿件、差稿件为好稿件。这是最典型的鉴赏能力不足的表现。凡是这样的同志,更有可能过于迷信名家。
总而言之,鉴赏的能力是一种软能力,看不见、摸不着,没法用现成的标尺去衡量。尽管如此,就不同的编辑而言,其鉴赏能力确有高低之分,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一个合格的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
所谓鉴赏能力,归根结底是一种认识能力。作为报刊的编辑,提高鉴赏能力的途径有这样三条:其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掌握唯物论和辩证法。倘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也有捷径可走的话,我以为就是认真研读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其二是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的书。读好书是接受陶冶熏沐的过程,必于提高鉴赏能力有利。其三是多练笔。眼高者固然不一定手高,手高者则必定眼高。故尽管编辑的职司是编,但还是应尽可能地写一点东西,通过写的实践提高鉴赏能力。
锦上添花,职司所在
照我理解,编辑职司之对稿件的编辑工作亦即整理、加工。大体说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改正错谬、删削增益、文字润色,有时候也对主题加以提炼。以我个人的经历和对他人的观察为据,由于不同的编辑水平有高下之分,以及同一个编辑在编辑不同稿件时,态度有认真与认真不够之别,故所给予稿件的影响,至少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锦上添花。这里我之所谓“锦”者,并非惟锦绣文章亦即好文章是指,而是指所有由编辑编发的文章。所谓锦上添花,也就并非是说仅在原本就好的文章上添花,而是说所有经过编辑的文章,质量得以提高。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说是“布上添花”也可以的。单是应有的删繁就简,去繁言,剪枝蔓,显主干,突重点,就能产生言简意赅的效果。至于画龙点睛甚或点石成金,其于文章质量的提高,就更显而易见了。
(二)肉里扎刺。有的编辑同志,一方面学养不足,一方面太过自信。所编文章的用词造句原本没错,编辑同志却以为错了,于是大笔一挥,改对为错。对于此种情况,作者深恶痛绝,一般隐忍不说,私下则抱怨“仿佛肉里扎刺”或“好像给吃了苍蝇”。
一个人知识面的宽窄,例如掌握词汇数量的多少,总是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说的。翻开《汉语大词典》看看,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不要说有大量的词闻所未闻,就是字也有很多不认识的。当编辑的当然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词汇,即使一时掌握的少些也没关系,勤查词典就是了。有的编辑同志看见生疏的词汇,因掌握的词汇量偏少,又不肯查词典,或查了词汇量不多的词典,没有查到,就以为是作者疏漏或硬造,反正是错了,于是就改。除上述改对为错的情况外,有时候是改
编辑工作漫谈
本文2010-03-11 18:17:53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8110.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