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2187下载120次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改革滞后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目前,我国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职能划分不清。从人事政策的制定,到政策的执行,甚至具体事务的办理,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党委与政府的职能划分尚不十分清楚,因而带来增加层次、权责脱节、政策失准、耽延时日等问题,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效管理。同时,由于管理职能不明确,一些基层迫切需要解决的人事管理问题,却无权解决。这种僵硬的体制,显然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是法制不健全。我国至今尚没有机关干部管理方面的基本法律,这必然造成人事管理工作中政出多门,无章可循。这与市场经济发展所要求的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不相适应。三是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抑制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人才的自由成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能随着战争和斗争的需要而自然形成了人才选拔竞争机制,不断造就了大批保证革命走向胜利的干部人才。但在近几十年的建设中,人事管理中竞争的人才管理体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人们在工作中,缺乏充分、持久的激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可见,我国目前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基本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所采用的集中制管理方式,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效能要求。其原因有二:
    一是干部制度的基础方面的问题。政府设置高度集权、行政包揽的直接管理机构。必然是臃肿而低效能的。直接管理具体事务的机构,无论怎样精干和精简,都必然是庞大臃肿的,并随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社会事务的增加而不断膨胀。实际上日益复杂的社会分工不可能准确细致地被反映,加上干部制度方面造成的工作积极性低下的因素,就必然导致众多机构间职责不清、相互推诿,效能低下,这反过来又使该管的事没人管,加上“因神设庙”等因素,促使机构更趋膨胀,造成机构臃肿与效能低下相互作用,交替引发,以至无限的恶性循环趋势,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多次机构改革成效不大的根源。即使是能产生最高效率的机关干部制度,若以这种低效能甚至有反作用的机构为依托,又能发挥多大的效力呢?另外,现在干部队伍中官多兵少,比例失调;只享权力不负责任;闲混者多,实干者少;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甚至以权谋私,任人唯亲,把一个部门和地区搞成变相的封建领地,种种不正常的状态,都与臃肿庞杂、包揽事权、混乱低效的机构设置有直接关系,因为这是一种很“适宜”的环境。这种状态下,很难对市场经济进行高效管理。
    二是干部人事制度本身的问题。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在市场经济这种复杂多变的管理对象面前,各个环节都显得很不完善。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掀起的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人事管理仍然停留在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水平上,就更显得滞后和不合时宜。干部制度各环节的不科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