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
竹溪县是湖北省最边远的山区县,是国家和湖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为8187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332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011万元,财政收入7006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244元,农业人均纯收入1667元,恩格尔系数为34%。要加快竹溪经济的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因此,造就一大批既有时间、效率、合作和竞争观念,又具备将现代意识付诸实践的能力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紧要任务。
一、现状
从竹溪县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人数少、总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和人员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与竹溪县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相适应。据2004腊月年竹溪县委组织部开展的“竹溪县人才资源状况调查”显示:至2004年底,竹溪县共有专业技术人才5972人,占全县36万人口的1.66%,而且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又在学历、技术职称、知识结构、人员分布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1)学历总体水平较低,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在不同行业中所占的比例小,5792人中,研究生(函授)学历为10人,本科学历为587人,专科学历为1874人,中专学历为1874人,高中学历1122人,初中以下学历872人,分别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0.17%、9.83%、31.4%、25.2%、18.8%。(2)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具有高级职称的175人,中级职称的2335人,分别占有职称人员的2.8%、39.1%,而拥有初级职称的为3469人,占有职称人员的58.1%。(3)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布不合理。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绝大多数集中在卫生、教育两个系统和县属局以上单位,其中,教育和卫生两个行业占全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的65.7%,分别达到3302人、799人,全县取得高级职称的人员175名,其中教育101人、卫生51人,占高级职称人数的90.5%;20名高级工和技术人员中,现有9人继续在原企业或事业单位从事对口的专业工作。而各乡镇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少。此外,竹溪县现有的乡镇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也低于湖北省的平均水平。
二、问题与对策
竹溪县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竹溪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竹溪县经济发展的速度已明显落后于本省“大武汉”地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才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人才缺乏,在人才竞争中没有优势。要加快经济的发展,确立竹溪作为“全国最大有机茶基地”、“中国魔芋之乡”、“水电大县”、“生态大县”的地位,就必须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人才资源的同时,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使人才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形成良性互动,从而造就出一大批适合于竹溪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劲力量,推动竹溪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
要解决竹溪县人才短缺的问题,加快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各级领导必须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充分认识到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要转变五种观念:即由组织人事部门抓人才智力转变为各部门相互配合抓人才智力;由口头上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转变为各级领导和科技人才攀亲结友;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竹溪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事业中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 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除此之外,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快人才基地建设,大力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是整合全县高中(一中、二中)和中专(县委党校、县应用科技学校、县卫校、县技工学校等)的办学力量,重视人才的主阵地建设。要把人才培养的力足点放在城关地区的高中和中专学校,进一步扩大高中和中专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深化教学、科研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挖掘教学、科研的潜力,扩大招生容量和科研规模,把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走出一条具有竹溪特色的教学、科研、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使城关地区的高中、中专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竹溪县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二是重视“继续教育工程”基地的建设。要在现有教育培训基地(县委党校、县职教中心、县人事
一、现状
从竹溪县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人数少、总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和人员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与竹溪县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相适应。据2004腊月年竹溪县委组织部开展的“竹溪县人才资源状况调查”显示:至2004年底,竹溪县共有专业技术人才5972人,占全县36万人口的1.66%,而且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又在学历、技术职称、知识结构、人员分布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1)学历总体水平较低,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在不同行业中所占的比例小,5792人中,研究生(函授)学历为10人,本科学历为587人,专科学历为1874人,中专学历为1874人,高中学历1122人,初中以下学历872人,分别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0.17%、9.83%、31.4%、25.2%、18.8%。(2)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具有高级职称的175人,中级职称的2335人,分别占有职称人员的2.8%、39.1%,而拥有初级职称的为3469人,占有职称人员的58.1%。(3)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布不合理。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绝大多数集中在卫生、教育两个系统和县属局以上单位,其中,教育和卫生两个行业占全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的65.7%,分别达到3302人、799人,全县取得高级职称的人员175名,其中教育101人、卫生51人,占高级职称人数的90.5%;20名高级工和技术人员中,现有9人继续在原企业或事业单位从事对口的专业工作。而各乡镇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少。此外,竹溪县现有的乡镇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也低于湖北省的平均水平。
二、问题与对策
竹溪县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竹溪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竹溪县经济发展的速度已明显落后于本省“大武汉”地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才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人才缺乏,在人才竞争中没有优势。要加快经济的发展,确立竹溪作为“全国最大有机茶基地”、“中国魔芋之乡”、“水电大县”、“生态大县”的地位,就必须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人才资源的同时,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使人才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形成良性互动,从而造就出一大批适合于竹溪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劲力量,推动竹溪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
要解决竹溪县人才短缺的问题,加快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各级领导必须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充分认识到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要转变五种观念:即由组织人事部门抓人才智力转变为各部门相互配合抓人才智力;由口头上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转变为各级领导和科技人才攀亲结友;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竹溪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事业中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 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除此之外,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快人才基地建设,大力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是整合全县高中(一中、二中)和中专(县委党校、县应用科技学校、县卫校、县技工学校等)的办学力量,重视人才的主阵地建设。要把人才培养的力足点放在城关地区的高中和中专学校,进一步扩大高中和中专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深化教学、科研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挖掘教学、科研的潜力,扩大招生容量和科研规模,把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走出一条具有竹溪特色的教学、科研、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使城关地区的高中、中专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竹溪县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二是重视“继续教育工程”基地的建设。要在现有教育培训基地(县委党校、县职教中心、县人事
竹溪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
点击下载
上一篇:加强组织人事部门自身建设正确选拔任用干部下一篇:抓好农村普法工作的思考
本文2010-03-11 17:24:05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796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