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担保风险防范与可持续发展
信用担保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金融服务活动,是保证债权实现的一项重要民事法律制度,它反映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活动对信用和社会性风险管理的客观要求。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在争取银行贷款活动中存在“急、频、少、高”的特点,即贷款要得急、贷款频率高、一次贷款额度少、贷款风险大且管理成本高,这就决定了作为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制度化信用保证的担保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比保险、金融业承担的风险还要大、还要多。因此,风险防范与控制、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信用担保机构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本人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一年多来,先后主办了19笔贷款担保业务,为12户企业提供担保使其获得银行贷款512万元(其中已如期解除担保责任11笔,金额为290万元,担保责任解除率100%),从中对信用担保有了一些肤浅体会。
一、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对待信用担保风险
风险是指客观事物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因人们对事物未来发展状态不明确、难以把握而出现引发损失产生的可能性。信用担保机构主要面临下列风险:一是信用风险,或称代偿风险,这是信用担保机构所面临的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风险;二是抵押物、质押物风险以及第三方信用风险,即企业在提供反担保抵押物、质押物时,设置不合理,或者第三方反担保人选择不当,在债务方不能履行债务致使担保方发生代偿后,通过法律程序执行抵押物、质押物或要求反担保人履行反担保义务时,不能足额弥补代偿损失的风险;三是流动性风险,是指信用担保机构超过其担保资金担保发生代偿时,因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满足代偿而造成的信用支付风险;四是可持续发展风险,我国信用担保行业刚刚起步、发展,信用担保的主要业务品种又是风险程度最大的信用担保形式――贷款担保,因其自身资金不足,与银行谈判价码过低,处于不利地位,业务拓展极其困难,只靠微薄的担保费收入很难弥补可能发生的代偿或赔付,就更谈不上养人和发展了。
具体的来看,信用担保风险主要是担保贷款风险,担保贷款风险又主要是由担保机构、承贷银行和借款企业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和生长的。在担保机构方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方面,主要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信用担保评估标准难统一、再担保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保险公司尚未开展对担保机构的保险等等;在主观方面,主要有:缺乏对风险进行专业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担保机构内部审批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内设机构缺乏制衡机制、存在“行政点保”和“人情担保”现象、存在担保人的道德风险等等。在承贷银行方面,担保贷款风险生长的银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体制、宏观政策、市场供求、借款人经营管理状况及社会信用状况等因素;银行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贷款政策、贷款方式、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因素。在借款企业方面,主要存在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等等。
二、防范与控制信用担保风险的途径
防范与控制担保贷款风险,其核心环节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排除或减少内、外部因素对担保贷款风险的综合作用与助长作用,使担保贷款风险的“生长”产生“断路”。
(一)加强贷款担保项目评估,严把审核关。
担保前期可行性论证必须严谨,强化对担保风险的全面调查、系统分析、仔细研究、专家论证、科学评估。首先,担保机构要依靠自身拥有的专业人才、技术与经验,提高自身的信用调查与分析能力和对担保风险的有效识别与控制能力;其次要善于借助外部专家力量,通过信用评级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项目管理专家、投融资分析师等,对担保贷款项目进行了专家论证、科学评估,并使担保项目审批公证、透明,努力把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再次,完善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将现金流量分析引入企业信用评价之中,提高定量指标比重,降低定性指标比重,提高担保贷款偿还能力相关指标和信用性指标比重,降低其他指标比重,用以评价企业信用的数据必须是经过了注册会计师审计核实的报表数据,同时要全面分析和系统研究企业贷款时的(金融、财政、产业等)政策、社会环境、企业市场、技术变化趋势及发展方向、企业信用等级等等;最后要建立健全项目责任人、部门负责人、担保机构负责人分别独立评审制度,实行分级审核、审批制度及项目责任到人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严格控制担保贷款风险发生过程和环节。
担保机构应加强对担保贷款风险生长阶段的分析、研究和预防、控制,在这方面可借鉴各商业银行将贷款风险划分为五级、实行分类监管的办法,即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把握好已担保项目从进入“关注类”以后到进入“损失类”整个阶段的三个关键环节。在担保项目进入“次级类”环节时,要系统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预防、减少和避免风险发生,其主要防范手段是及时呼吁企业业主加强对担保贷款企业的监管,帮助企业恢复和加强经营管理,随时掌握企业财务动态,加强财务监控。在担保贷款进入“关注类”环节时,要全面分析原因,认真研究对策。这时,必须主动与承贷银行沟通加快担保贷款回收步伐和贷款回收力度,加快抵押品处置。在贷款进入“损失类”环节时,采取一切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必要的法律程序,督促企业加强贷款回笼,提请财产保全,尽量减少损失。
三、不断提高信用担保质量,实行稳健经营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管理队伍。
担保机构经营的是风险,防范的是风险,要管理和控制的也是风险。但是,经营、管理、防范和控制都靠人去执行。因此,担保机构控制风险,首要之举就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队伍。担保风险具有高发性
信用担保风险防范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2010-03-11 17:23:2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789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