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思考与对策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3013下载189次收藏

水坪镇人民政府 孙延华

    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另一方面,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他们缺技术、缺资金、缺产业化发展必备的基础,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冷静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影响转移的制约因素,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水坪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也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镇。总人口4.6万人,农村劳动力2.3万人。近两年来,水坪镇委、镇政府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着力构建“政府推动、企业带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广泛宣传引导,创新工作载体,强化服务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大力促进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不断做大劳务经济。2005年全镇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达到 0.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3%。全镇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达到3215 万元左右,相当于全镇gdp的26%。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其中“打工”收入达750 元,占27 %;当年农民人均增收144元,“打工”增收占65元,当年增收的45%来源于外出打工收入,农民建新房、买电器、购摩托、用手机等等基本都是源于打工收入。此外,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还带回了大量的信息、技术、项目,回乡创业。近几年全镇回乡,创办企业、开发山水资源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近2000人, 投资总额4500万元。可以说,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选择。
    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必须解决三个关键问题。水坪农民人均耕地只有0.7亩,除去在家务农、镇内从事二三产业和已经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外,全镇近1.5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未得到转移。他们大多每年还是“两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七个月休闲”。为此镇党委、镇政府提出今年新增培训转移1500人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力解决好公共信息渠道不畅、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技能培训项目不多、提供岗位和维权服务不适应社会需求等关键问题,以大发展推动大转移,以大转移促进大发展。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制度;完善劳动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险制度;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等等,现针对我镇贫困劳动力结构现状,就乡镇如何做好农民工的培训转移工作做以下探讨。
    一、建好服务网络,保障农村劳动力在转移中走向富裕 
    要加强宣传,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浓厚氛围。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闭塞的问题,农业和劳动保障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长年发布就业信息,确保就业信息畅通。通过宣传引导、收入对比、求职提醒、维权承诺,让农民对外出打工动心、称心、放心。要送岗到家,确保农村劳动力求职有门、致富有望。为了实现农村劳动力与用工岗位的有效匹配,要建立岗位资源信息库,实行县、镇、村三级联网,农村劳动力如果要想就业,只要在网上浏览一番,便可找到自己需要的岗位。同时,政府还要定期举行劳动力转移培训现场招聘活动,在农民家门口传递用工信息、搭建就业金桥,帮助劳动者开辟就业捷径。要维护权益,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无忧。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劳动力务工求职的顾虑,劳动保障部门要建起国外、国内、本地三级就业输出体系,并实行就业、权益保护一条龙服务。对于拖欠克扣农民工资、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费等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行为,制定事先预防措施;同时帮助外出打工农民在人员比较集中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思考与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