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项目管理规范 资金效益明显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2052下载270次收藏

---王建军对竹溪县重点贫困村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 曾忠祥 黄朝宏 向 羽 

    6月1日至8日,市扶贫办副主任王建军等一行三人受市委、市政府委托,在县扶贫办负责人的陪同下,赴竹溪县马家坝、石板河等36个重点贫困村,对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先行抽查验收4个村剩下的这36个重点贫困村逐村进行了检查验收。主要依照溪扶组<2003>27号、<2004>3号、<2005>4号、 <2006>1号文件统筹安排的财政扶贫、以工代赈、老区建设、社会帮扶四项扶贫项目资金用于这36个重点贫困村的项目资金到位管理使用情况,整个检查工作历时了8天。    
   8日上午检查组在县宾馆作了情况反馈,县委副书记刘荣盛出席了会议。王建军同志在反馈情况时说:这次对竹溪县2003年以来实施的36个重点贫困村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听取汇报,查看帐簿,实地检查验收扶贫项目,走访贫困户等方式,认为竹溪扶贫工作有特色,有成效.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该县始终坚持“县负总责、乡抓推进、村抓落实、扶贫到户”的原则,对各级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定位,县政府分别与各乡镇定扶贫开发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又分别与各个重点村签定重点村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严格奖惩,形成县、乡、村和群众“四级联动”的重点村建设工作责任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把重点村建设放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及时督促县直有关部门落实扶持资金,组织各乡镇加快项目建设速度,经常深入到重点村调查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均成立了由书记或乡(镇)长挂帅的重点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扶贫专干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各重点村成立了由驻村干部、村干部组成的项目实施专班,负责组织工程实施;成立了由村民代表组成的项目监督小组,监督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每个重点村确定了一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县直单位对口帮扶,从资金、物资、技术上给予扶持。2003、2004、2005年各对口帮扶单位扶持36个重点村资金及物资折款共计194.8万元,有力支持了重点村的建设。
    科学制定规划 选择建设项目
    该县始终按照“规划由群众自己制,路子由群众自己定,项目由群众自己选,资金由群众自己筹”的工作思路,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广泛动员和组织重点村干群积极参与重点村建设工作。按照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县扶贫办和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经过县直专业技术部门帮助,科学地制定出了适合各个重点村村情、符合民意的重点贫困村参入式扶贫规划,在此基础上,本着先急后缓、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确定重点贫困村扶贫建设项目。把扶持发展致富骨干项目作为建设重点,积极引导、组织重点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村制宜,大力调整种养结构,突出发展茶叶、魔芋、药材、牲猪等市场前景好、能幅射千家万户的骨干项目,使广大农户有较稳定的增收来源,努力做到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严格质量标准,统一补助口径,突出抓好沼气、栏圈、饮水、交通、搬迁扶贫等效益直接到户的项目建设,切实解决重点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生态环境差等问题,改善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该县水坪镇油坊梁村属典型的二高山地区村,交通不便,路难行,信息不灵,致富难,文化落后,思想乱。全村4个村民小组,其中有2个村民小组不通机耕路,而已通车的两个村民小组,连运输村民的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也非常艰难,村民建房运输建筑材料往往要比交通方便的地方村组要高双倍的费用,行路更不用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多年来,人们叫苦不迭,其次,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水土保持难生产投入与收入成反比,用当地的农民的俗话说:“晴得三天球了,下得三天流了。”居住在山坡上的农民是庄稼受旱村民受干,农民吃水要跑到几里以外的山沟里去挑,下雨路滑,天晴无水,吃水成了千家万户的一大难事,村民一日三餐做饭烧柴,冬天取暖靠的就是上山砍柴,不到几年的工夫,把本来就长不起来的300多亩的山林砍成了光秃秃的穷山凸,使水土保持更难,土地更加贫瘠,但村民又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慢,由于该村地处东西狭长,人口居住分散,电话、电视投入大,入户难,报纸刊物邮政信件传播慢,造成了人们思想落后,党的政策宣传难,落实更难,2002年底,全村有贫困人口99户384人,低收入人口51户152人,人平纯收入1680元。随着农民负担的减轻,党中央关于三农“问题一系列的好政策逐步出台,农民看到了曙光,同时也看到了希望,但一家一户难以左右的交通不便问题,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信息不畅等问题摆在了各级政府面前, 2003年该村被列为市重点扶贫村重点扶持,市委副书记梁伟年同志联系该村,带领扶贫部门多次深入该村走访群众,精心规划,周密部署,在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对项目资金跟踪管理,督办落实。截止到2005年8月底, 160户村民建起了清洁环保、方便适用、节省能源、深受人们欢迎的沼气项目,全村600多人从中受益,广大农民再也不用上山砍柴烧火做饭取暖,从根本上保护了森林资源,往日秃山荒岭的土山凸变成了美丽的青山绿水,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控制,粮食生产也得到了稳步增长。修通了一条长8公里的水泥硬化路,使该村60%以上村民和四邻三村10000多人从中受益,往日行路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在市重点扶持的同时,省中华慈善总会资助油坊梁村,投入20万元建人畜饮水示范工程。县水务局投入1万元,村民自筹12万元,共投资33万元,建起了大型提灌站2处,自流式引水9处,建标准水窖60口,水井15口,水塔(池)4处,使全村90%以上的村民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当自来水流向每一个农户的时候,他们都发自肺腑地说的同一句话:“吃水不忘共产党。”2005年该村又被列为省重点扶贫村,市、县各部门对油坊梁的帮扶争先恐后,仅此一年,部门帮扶资金达到48万元,市、县残联投入2万元对5户残疾人危房进行了改造,市残联另投入1万元对水毁公路进行了修复,市建委帮扶2.5万元支持公路建设,县委组织部投入5000元资金建党员活动室,丰富党员文化生活,提高党员素质,特别是县广播电视局投入40.2万元建设了闭路电视通信线路,闭路电视入户率达到70%以上,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为了人根本上解决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项目管理规范 资金效益明显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