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如何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笔者认为,走农业机械化道路是一条有效途径,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和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走农业机械化道路是实现“双赢”的理想选择。
一、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性
1、农业机械化能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率。
目前,农民来自农业的人均收入徘徊不前甚至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装备差,从而造成生产率低,通过在农业生产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产品商品化率,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今年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我县首次得以推广,通过认真对比,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每亩节省育秧成本20元,1台插秧机每小时插秧2—3亩,每亩节约劳动成本30元,两项合计每亩要节约50元,全县8万亩水稻,若按50%面积即4万亩实施机插,可为农民增收200万元以上,同时机械插秧还具有增产增收、节本增收、避灾增效的功效。
2、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要实现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实现土地密集型产品向劳动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在整个调整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撑,农业实行产业化的调整,延长生产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农产品的产后加工,靠人工来完成这一环节是不可能的,生产率低,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只能用成套装备来完成。我县的许多特色农业经过初、深加工后,在市场上有良好的反响,而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机械化生产是一个必然选择,我县的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只有广泛地应用农业装备和技术,才能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才能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3、农业机械化为最大限度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可能。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农村虽然有1.5亿剩余劳动力,但分布不均衡。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出现了有效劳动力供应不足,据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调查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占总劳力的64%,且青壮年劳力外出的占91%,户均现有务农劳力0.65人,每个劳力平均负担耕地面积4.4亩。从现有务农劳动力结构看,妇女占69%,从出生年代来看,50年代出生的占60.8%,可以看出从事农业生产的是妇女及老年人群,争劳力、抢农时的矛盾相当突出。这个矛盾的解决,只有靠农业机械。我国不少经济发达地区已开始推进全面机械化,部分省市承担的农业劳动量已达60%--80%,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各种类型的农机服务专业组织承担了越来越多
一、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性
1、农业机械化能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率。
目前,农民来自农业的人均收入徘徊不前甚至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装备差,从而造成生产率低,通过在农业生产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产品商品化率,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今年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我县首次得以推广,通过认真对比,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每亩节省育秧成本20元,1台插秧机每小时插秧2—3亩,每亩节约劳动成本30元,两项合计每亩要节约50元,全县8万亩水稻,若按50%面积即4万亩实施机插,可为农民增收200万元以上,同时机械插秧还具有增产增收、节本增收、避灾增效的功效。
2、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要实现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实现土地密集型产品向劳动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在整个调整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撑,农业实行产业化的调整,延长生产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农产品的产后加工,靠人工来完成这一环节是不可能的,生产率低,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只能用成套装备来完成。我县的许多特色农业经过初、深加工后,在市场上有良好的反响,而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机械化生产是一个必然选择,我县的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只有广泛地应用农业装备和技术,才能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才能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3、农业机械化为最大限度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可能。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农村虽然有1.5亿剩余劳动力,但分布不均衡。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出现了有效劳动力供应不足,据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调查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占总劳力的64%,且青壮年劳力外出的占91%,户均现有务农劳力0.65人,每个劳力平均负担耕地面积4.4亩。从现有务农劳动力结构看,妇女占69%,从出生年代来看,50年代出生的占60.8%,可以看出从事农业生产的是妇女及老年人群,争劳力、抢农时的矛盾相当突出。这个矛盾的解决,只有靠农业机械。我国不少经济发达地区已开始推进全面机械化,部分省市承担的农业劳动量已达60%--80%,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各种类型的农机服务专业组织承担了越来越多
我县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3-11 17:22:03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777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