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2089下载214次收藏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村道)是全县公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十一五”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新时期,近年来,由于省市政府有关政策的出台,竹溪县掀起了公路建设新高潮,农村公路得到飞速发展,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使竹溪县农村交通面貌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群众称赞“路通车通民心通,‘三个代表’在交通”,农村公路工程切切实实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称道的“民心工程”。但是,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将是下一步工作的主题。公路验收通车后,农村公路的养护机制、资金的筹措、路权路产的维护、如何开展日常养护等等问题,都亟待公路管理部门去探索和解决。为此,笔者通过对竹溪县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并结合实际,对目前建成的农村公路在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基本情况
    至2006年底,竹溪县县道、乡道、村道总里程2644.43公里。其中县道4条308.98公里;乡道52条690.73公里;村道204条1644.72公里。县道、乡道、村道等级公路为1404.59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53.1%,其中:三级公路247.19公里,四级公路151.79公里;等外级公路1239.84公里。15个乡镇均通公路,353个村通公路,占行政村总数的 90%,公路密度为0.86,每万人拥有公路为79.7公里。三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解决农民出行难为目标,全县累计完成通村水泥路174个行政村694.4 公里,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4%,公路网络逐渐趋于完善。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是下一步工作的主题。如果辛辛苦苦修建起来的农村路几年就坏了,那民心工程就变了质。但是,由于受资金限制,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目前处于无人养护、无人管理、水毁工程得不到及时修复状态,导致了只建不管,重建轻养,公路损坏严重,逐步形成了新的“行路难”局面。
    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管理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投入不足、养护质量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农村公路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和长远发展。
   (一)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短缺
    首先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兴建一条通村水泥路,省市给的仅是补助资金,当地乡、镇 、村还需筹集拼盘资金,据了解,竹溪县393个行政村中95%无村级经济,所筹集的拼盘资金是按每户人口数而筹集,因此,再筹集一笔巨资用于公路的日常养护就显得后继乏力、力不从心。其次水毁经费无着落。自然灾害是不可预见的,暴雨过后塌方的清理,挡墙、涵洞 、路肩、边沟的修复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如水坪镇前进茶场公路全线6.19 公里,总投资 110万,省补每公里10万,自筹资金40多万元。又如龙坝乡吴家坝村公路因无法解决水毁经费,但为了公路正常使用,村委会贷款用于恢复路况,但如何还贷将又成为村委会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
    受到建设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作为“通达”“通畅”工程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缺陷。如我县近几年完成的“通达”“通畅”路都是标准很低的准四级公路,特别是山岭重丘区的农村公路,因没有更多的资金来完善边坡、挡墙等公路配套设施,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墙倒塌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如泉溪镇坝溪河村公路挡墙受投入资金的限制,未用砂浆浆砌,受去年夏季暴雨的影响,路基被冲毁,板块被架空,造成重大损失。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