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天 平 辉 映 护 民 生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2455下载206次收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住,推进建设和谐社会”。这一论述是在深入分析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体利益和现实需要。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是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必须有新举措,这既是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也是审判机关的应尽之责。
    一、顺应人民需求,更新执法观念,关注民生。审判机关的审判权是人民赋予的,只有服务人民的需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正确行使权力,真正在思想上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怎样执法,怎样服务”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日益增强,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期待:不仅要求保护人身财产安全,还期待保护更为广泛的其他社会权利;不仅要求对案件依法作出裁判,还期待从根源上化解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不仅要求司法结果公正,还期待司法过程公开透明;不仅要求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还期待对司法活动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不仅要求法官公正、清廉,还期待法官和蔼、亲民。人民群众对审判机关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审判机关必须充分履行审判权,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妥善处理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为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服务;积极参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服务。进一步加强执行能力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司法水平,更好地服务民生,努力实现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效统一。
    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建设,稳固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是民生要求的必然选择,审判机关和审判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人民内部矛盾增多的阶段性特征,牢固树立维护社会稳定就是巩固民生成果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提高防控和化解不稳定因素的能力。一是认真贯彻“当严则严,宜宽则宽,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的刑事司法政策,对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及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爆炸、投毒、贩卖毒品等严重刑事犯罪,必须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以震慑和遏制重大恶性犯罪,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对一般性过失犯罪和青少年犯罪,社会危害不是特别严重,应指明出路,帮助悔过自新,宜从轻的依法从轻,尽量减少不和谐因素。二是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随着社会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动,因各种原因引发的矛盾纠纷持续增多,已成为影响民生的重要因素,人民法院要在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前提下,不断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天 平 辉 映 护 民 生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