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十年华丽锐变——县河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迁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2218下载190次收藏

    题记: 我生于县河,长于县河,三十年前的县河是什么样子?我无法亲眼目睹,因为那时我还没有出生,三十年前的县河我只能从父辈们的口中,从一些略有记载的文献中得知。三十年后的县河,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已从一只松毛虫锐变成了一只绚丽的蝴蝶,在秦楚大地上轻曼地舞动着。

桥通路通车通,走在希望的康庄大道上

   “雨天泥沾鞋帮,晴天尘土飞扬,走路有时闪腰,骑车不断摔跤。”提到“村村通”工程,老爸告诉我,过去,村里的路全是土泥路面,村离镇上有20多里,离县城有50多里,最便利的交通工具莫过于自行车了。现在,实行“村村通”工程后,一个小时就可从城里跑个来回。如今,农村生活最大的变化就是村里修了柏油路、通了车,就连田间地头的生产路都硬化了,出行真是太方便啦。要想富,先修路。“五年实现村村通公路”,这是通村公路建设的目标。如今,县河镇修建通村公路达到了103.1余公里,通往行政村的道路硬化工程已基本完成。 
    “公路拉近了距离,桥梁连结着友谊。” 投资40万元的明家祠索桥、投资12万元建成的小田坝石拱桥,有效地解决了居民的生产、生活行路问题,投资88.5万元修建了集镇供水设施,解决了集镇2万多人的安全钦水问题。2000年,全镇22个村(场)全部实施了农网改造,全镇通电率达到了100%。“村村通”的实施,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扩宽了农民就业致富的路子,许多村因路而发、因路而富,县河镇的巨变,是我县乃至全国农村变化的一个缩影。 
    经济发展了,农民的腰包鼓了,如何让农民的居住环境更好一些?近年来,县河镇围绕建设生态家园认真搞好村庄整治工作,大力开展“一建四改”活动,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对村庄环境实施改造,完成了房屋外型改造390户,危房改造265户。现在的农村,一改旧貌换新颜,街道宽敞整洁,路旁一排排挺拔的侧柏,屋前一簇簇鲜艳的紫薇,一幢幢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层小楼排列在街道两旁;现在的农村,处处生机盎然,农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描绘出一幅幅幸福的画面。

立镇强镇兴镇,在探索中稳步前进

    三十年前的县河镇,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农业镇,集体经济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三十年华丽锐变——县河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迁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