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乡老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新洲乡地处秦巴山脉东段湖北省竹溪县东南部,距县城51公里,是竹溪县进入南部山区的门户。东邻竹山县的溢水镇、麻家渡镇,西接本县汇湾乡,南交本县兵营乡和竹山县的田家镇,北连本县县河镇。全乡版图面积194.1平方公里,辖18个村委会,78个村民小组,5648户 ,23247人。
新洲乡是全国重点老区乡镇之一,为壮大革命力量,取得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极大贡献的地方。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江汉军区的红军曾在新洲郭家洲建设过革命政权。红军曾于1931年和1946年两次战略转移和突围经过此地,当地群众给人民军队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掩护伤病员。1946年6月李先念率领中原新四军突围部队,驻扎在鲁溪沟村的二郎庙和紫金洞村的同幸。
2004年省政府根据国务院革命老区认定标准,将新洲乡纳入老区重点贫困乡镇,并启动了鲁溪沟、白岩、新发、板凳岭、洄洋、烂泥湾等六个重点老区贫困村,涉及2370 户9946人,其中贫困户909户3178 人。五年来,新洲乡在上级扶贫部门和老促会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发扬老区精神,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一、新洲老区发展现状
全乡省定重点贫困村18个,贫困人口1012户3124人,占全乡人口的13.36%,已纳入重点扶贫村实施的12个(其中老区重点贫困村6个),占全乡贫困村的55.6%。耕地面积3.1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4800亩,占全乡耕总面积的15.5%。2008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1896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为2555元。农民人平占有粮食810公斤。
近年来,我乡紧紧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纲要和进一步加强老区建设工作这一机遇,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贫困山区扶贫功坚新路子,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建设,迁移扶贫等扶贫攻坚高潮,在解决群众温饱、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植农村经济发展后劲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经济基础大大增强。2004年以来,我乡确定了“一主三增”的发展思路,把茶叶、传统农业、打工、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2008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896万元,比2005年的8456万元,增长40.7%;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全乡茶叶基地面积达到2.1万亩,人平0.66亩,实现收入310万元,每年递增100万元。2008年出栏牲畜2.78万头,农民人平1.2头。实现打工经济收入5000万元,比2005年增长了2269万元。
2、农村贫困面大幅降低。我乡贫困人口由2004年底的1339户4136人下降到2008年的1012户3124人,平均每年减少253人。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健全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全乡有218户246人实行集中供养,498户1071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3、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52元提高到2555元,增长31%,年人均占有粮食近810公斤。群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据统计,全乡农民打工收入由2005年的2271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5000万元,增长近2倍多。
4、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大幅改善。自2004年以来,全乡共解决了7230人饮困难,解决了3个村17个村民小组通电问题,解决了4个村通路问题,硬化乡村道路90余公里,有近3690人告别了恶劣的生存环境。近5年来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50户,新增电话用户1200 户,互联网用户达到200余户。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不断巩固,在校学生总人数达到147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8%,新修、维修校舍面积840平方米,在校学生总数达到2568人;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健全,现有中心卫生院2所,卫生诊所3个,村卫生室16个,占村总数的82.6%;有4个村21组通广播电视,占总数的17.4%;现有科技推广机构2个,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200余名,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明显提高。
6、项目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近五年我乡6个老区重点贫困村,通过项目建设、上级帮扶共组织实施项目46个,其中公路项目14个,人饮项目8个,产业建设项目5个,农田水利项目7个,迁移扶贫项目4个,栏圈改造项目5个。共扶持资金近640万元,其中老区建设资金144.6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全乡1万余人受益,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老区建设经验作法
&n
新洲乡是全国重点老区乡镇之一,为壮大革命力量,取得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极大贡献的地方。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江汉军区的红军曾在新洲郭家洲建设过革命政权。红军曾于1931年和1946年两次战略转移和突围经过此地,当地群众给人民军队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掩护伤病员。1946年6月李先念率领中原新四军突围部队,驻扎在鲁溪沟村的二郎庙和紫金洞村的同幸。
2004年省政府根据国务院革命老区认定标准,将新洲乡纳入老区重点贫困乡镇,并启动了鲁溪沟、白岩、新发、板凳岭、洄洋、烂泥湾等六个重点老区贫困村,涉及2370 户9946人,其中贫困户909户3178 人。五年来,新洲乡在上级扶贫部门和老促会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发扬老区精神,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一、新洲老区发展现状
全乡省定重点贫困村18个,贫困人口1012户3124人,占全乡人口的13.36%,已纳入重点扶贫村实施的12个(其中老区重点贫困村6个),占全乡贫困村的55.6%。耕地面积3.1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4800亩,占全乡耕总面积的15.5%。2008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1896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为2555元。农民人平占有粮食810公斤。
近年来,我乡紧紧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纲要和进一步加强老区建设工作这一机遇,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贫困山区扶贫功坚新路子,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建设,迁移扶贫等扶贫攻坚高潮,在解决群众温饱、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植农村经济发展后劲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经济基础大大增强。2004年以来,我乡确定了“一主三增”的发展思路,把茶叶、传统农业、打工、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2008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896万元,比2005年的8456万元,增长40.7%;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全乡茶叶基地面积达到2.1万亩,人平0.66亩,实现收入310万元,每年递增100万元。2008年出栏牲畜2.78万头,农民人平1.2头。实现打工经济收入5000万元,比2005年增长了2269万元。
2、农村贫困面大幅降低。我乡贫困人口由2004年底的1339户4136人下降到2008年的1012户3124人,平均每年减少253人。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健全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全乡有218户246人实行集中供养,498户1071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3、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52元提高到2555元,增长31%,年人均占有粮食近810公斤。群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据统计,全乡农民打工收入由2005年的2271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5000万元,增长近2倍多。
4、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大幅改善。自2004年以来,全乡共解决了7230人饮困难,解决了3个村17个村民小组通电问题,解决了4个村通路问题,硬化乡村道路90余公里,有近3690人告别了恶劣的生存环境。近5年来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50户,新增电话用户1200 户,互联网用户达到200余户。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不断巩固,在校学生总人数达到147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8%,新修、维修校舍面积840平方米,在校学生总数达到2568人;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健全,现有中心卫生院2所,卫生诊所3个,村卫生室16个,占村总数的82.6%;有4个村21组通广播电视,占总数的17.4%;现有科技推广机构2个,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200余名,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明显提高。
6、项目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近五年我乡6个老区重点贫困村,通过项目建设、上级帮扶共组织实施项目46个,其中公路项目14个,人饮项目8个,产业建设项目5个,农田水利项目7个,迁移扶贫项目4个,栏圈改造项目5个。共扶持资金近640万元,其中老区建设资金144.6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全乡1万余人受益,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老区建设经验作法
&n
新洲乡老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3-11 16:55:13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727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