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对我县今后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2612下载244次收藏
    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是湖北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县域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下辖15个乡镇、302个村、1687个村民小组、15个农林场,总人口37.30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2381万人。县城距十堰市区232公里,距武汉738公里,是距市区和省城最远、交通最不方便、信息最为闭塞的一个县。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592个和全省29个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县之一。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鄂扶组发<2009> 2号)关于做好编制2011—2020年湖北省扶贫开发纲要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高度重视,迅速组建专班,从4月中旬开始,采取调研评估与谋划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全面系统地进行专题调研。总结回顾了2001年以来扶贫开发的主要成绩、经验做法,分析了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及今后扶贫开发趋势。并对2011—2020年扶贫开发的工作范围、工作对象、工作重点、目标任务、脱贫标准、政策措施、方式模式、机制体制、组织保障等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一、新阶段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难
    2001年以来,竹溪县委、县政府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落实扶贫责任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竹溪贫困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新阶段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目标。主要体现在:
    (一)两类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全县贫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18.36万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12.7894万人,共解决了5.5706万人的温饱和脱贫问题,平均每年减少0.619万人。
    (二)农民人均收入明显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1331元增加到2008年底的2801元,年均增长163.3元。年均递增9.7%。
    (三)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着力实施了“五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广播电视),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四)县域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6.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2.6亿元,年均增长1.78亿元,年均递增9.7%;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4810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15750万元,年均增长1216万元,年均递增15.98%。
    (五)社会事业发展明显进步。全县扶持新建教育、卫生用房5  万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农村实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建和改造乡村卫生院(室)89个,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缓解;实施“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广播电视讯号村村覆盖;加强实用技术培训,为0.92万农户每户培训了1名科技致富明白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0.5万人,带动2万贫困农民脱贫;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群众精神生活进一步丰富。
    (六)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2000年至2008年,全县共新修维修乡村公路2555.8公里,其中通村公路硬化1357.8公里;新修饮水工程2000处,打水井1.8万口,建水窖0.6万口,架设饮水主管道2.7万千米,解决了2.6万户9万人饮水困难;通过“农网”改造,解决了农村98.5%的农户生产生活用电问题;累计建沼气1.6万户。对0.5万户1.98万人进行了扶贫搬迁,其中,对500户住草房、窝棚、岩屋的“三房户”住房进行了改造重建。
    (七)支柱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全县扶贫贷款投放累计达15亿元扶持支柱产业,签订水电开发合同23份,总装机50万千瓦(已投产23万千瓦),协议投资26亿元,使境内7大河流全部得以开发。全县在建电站15座,装机11万千瓦,待建装机16万千瓦,累计投资30亿元;全县茶叶面积20万亩,兴建茶园5万亩,有机茶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茶产业年产量达500万斤,销售收入3600万元,农民人平茶叶收入近1000元。同时,支持发展魔芋、黄姜、中药材、核桃、板栗等特色经济基地达20万亩,约5万多户农民从产业中受益。
    尽管竹溪新阶段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巩固扶贫成果任务艰巨。初步实现脱贫的群众,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他们的脱贫还不稳定,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仍很艰巨。
    (二)扶贫开发工作难度仍然很大。全县目前还存在12.7894万贫困人口,这些人口多居住在偏远山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差,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还有1.5万户6万人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急需搬迁;还有2.98万人饮水困难;还有68个村公路晴通雨不通的现状;这些都是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实现其脱贫致富难度很大。
    (三)脱贫标准仍然很低。初步实现脱贫的人口,其脱贫的标准还很低,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小康、进而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需要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奋斗过程。
    (四)缩小发展差距具有长期性。就全县来讲,从根本上减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二、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
    (一)党的十七大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即:“一个加大”(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两个提高”(逐步提高贫困标准,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和“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总体目标。要适应新要求、实现新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二)农村低保给扶贫工作带来新变化。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扶贫开发工作将面临一些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扶贫开发工作定位,以真正实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的有效对接。
    (三)国际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的影响越来越显现。国际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一方面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发达地区部分企业倒闭、停产,造成部分外出农民工返乡,影响了这部分群众的增收脱贫;一方面表现在对竹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影响,使龙头企业对贫困群众的辐射带动作用减弱,造成农民减产减收。
    (四)贫困群众的需求和期盼越来越高。贫困群众的需求和扶贫开发投入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有限的扶贫投入难以满足贫困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今后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探索
    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减少和消除贫困、缩小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对我县今后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