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统计法治与统计信用的结合,是提高统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059下载174次收藏

    【摘要】诚信是我国传统美德,在法律上也确定了诚信原则的崇高地位,但在现实的社会中似乎成了稀缺资源。“诚信宣言”“诚信企业评选”,社会试图举起诚信的旗帜,唤起人们行将泯灭的道德意识,恢复田园的淳朴和单纯。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对4695位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目前经济领域信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拖欠款;违约;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披露虚假信息;质量和价格欺诈等。以会计、税务、统计诚信问题最为迫切。统计是按法律治理的,因而统计要靠法律,统计又是凭借信用支撑的,因此统计还得讲信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统计工作如何将法治与信用有机结合,是摆在统计人面前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对提高统计质量和统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现代意义。

    【关键词】统计法治  信用  结合  统计质量  途径
 
    法治和信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并当作某一主题,政府对信用制度与体系建设的积极态度以及舆论的强烈呼吁,与“童叟无欺”、“民无信不立”、“官无信失民”这样一个并不缺少信用传统的文明古国的强烈的冲击,其主要原因是传统信用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传统信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约束力逐渐减弱,现代信用制度还未形成,法律保障还不完善,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适应新形势下的信用和法律制度。法治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也是维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两个最基本的机制。统计是按法律治理的,因而统计要靠法治,统计又是凭借信用支撑的,因此统计还得讲信用。法治机制对惩戒统计失信不可少,但由于各种原因,它的约束能力较弱。维护良好的统计秩序,提高统计质量,法治和信用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必须有机的结合。

    统计机构恢复以来,特别是《统计法》颁布实施以来,统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依法统计有了长足的进步,统计工作秩序有了明显改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受统计管理体制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统计法治及统计信用的缺陷所造成的统计资料失实对客观决策的损害也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计管理体制不顺。由于历史等原因,目前,我国统计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地方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抗干扰能力差。一些地方的领导为了“发展”和“政绩”,层层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管理考核,而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的统计机关,在人、财、物等方面受制于各级地方政府,基层统计人员受制于所在单位的领导,在依法行政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统计机关和统计人员要做到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是非常困难的。这就直接影响着统计数据质量。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变成了为领导“政绩”服务,为领导需要服务。有的地方领导和部门干预统计执法,严重影响了统计法律的权威。

    二、全社会统计法制意识薄弱。伴随着经济的转变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信用道德约束力减弱了,而现代社会的法治意识却没有建立起来。一些领导和单位急功近利,采取各种手段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骗取荣誉和利益。从每年的统计执法检查看,统计违法行为不但没有得到较好遏制,在个别地方和行业还有蔓延之势。在相当一部分领导和经营者的意识深处,并没有把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看得很重要。对大跃进年代的情景却“记忆犹新,教训深刻”。另外,统计执法人员本身素质不高,执法中不能依法办事,对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不甚了解,对统计指标解释和统计指标外延界定不清楚,对与统计相关的财务知识缺乏,很难做到依法执法和严格公正执法。

    三、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不完善。一是统计立法级质低,法律体系不完善,惩戒力度差,而且现有法律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甚至违背了这一原则,助长了一些领导和机关弄虚作假的行为,在某种程序上导致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二是统计信息不透明,政府统计机关与被调查对象信息共享不对称;三是统计规则不一致,在同一地区县与县之间的统计规则都有较大的不同,统计法律、制度、方法、内容及统计信用制度大大滞后于现实社会的需要。以领导讲话或某一个部门的文件为依据进行突出检查和集中整顿的方式治理统计违法行为,缺乏规范性和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由于各种原因,乡镇及其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统计违法行为已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统计数据打假是国际惯例,是法律赋予统计行政机关的职责,在我国却变成了所谓数字廉政,即打击数字腐败,还需纪检监察部门的配合支持。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财务、税务、信贷、统计等综合信用申报制度,因此,对统计数据质量的监督检查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加之大量的经济活动都是现金交易,没有严格的财务、统计制度加以限制,使得统计行政机关在实施监督检查时无法找到真正的统计数据来源和依据。

    四、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从统计行政机关而言,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互脱节,直接影响了依法治理统计的质量,客观上讲,政府部门之间不协调,制度不健全,数出多门。主观来说,统计队伍素质不高,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一些不必要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与老百姓对公共产品及信息的预期心理产生极大反差。

    在客观分析统计法治和统计信用缺陷的基础上,需要从制度、管理、服务、政府依法行政等方面,从增强统计法治与统计信用的协调和互补性方面进行综合修补,以确保统计质量朝着积极、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正确处理好信用与法律的关系,加快统计社会信用的立法进程

    信用在我国具有长远的历史,是中国古典政治道德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倡导诚信道德的价值体现和反映。诚即实事求是,信用即信的价值应用。我国历史曾出现的具有影响的晋商、微商、潮商等三大帮商具有很鲜明的代表性,他们靠的就是信用立身兴业,因此,信用无论是对个人、单位,还是对国家和社会都显得十分重要。统计作为宏观决策和社会经营投资参考的重要依据,其客观、公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统计法治与统计信用的结合,是提高统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