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谈谈科学发展观与统计工作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787下载256次收藏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促进科学发展离不开政府管理,政府管理离不开统计工作。谈到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很容易被管理者所忽视。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有效性,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科学的统计依据,对政府管理,宏观决策,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统计数据失实,政府管理,宏观决策与调控势必是空中楼阁,决策的失误,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一、当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生产企业,建立了以产值产量统计为核心;流通企业,建立了以商品购销调存统计为核心;县以上政府统计部门建立了汇集工业、农业、商业等综合信息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并存无疑对统计工作带来愈来愈大的难度,统计工作对宏观管理的重要性与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在企业统计工作很难得到企业领导重视,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在社会大多数人认为统计工作是为领导服务的,是领导政绩的“发酵池”;二是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三是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的统计人员大有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很少甚至不向有关部门适时提供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四、现行统计制度与统计指标体系已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具体层面上来说存在四大隐忧。一是规模以下工业统计数据源头不清,推算结果准确度难以保证,同时该块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因此对整个经济 的影响也较大。二是第三产业统计在制度、方法、统计力量、数据来源渠道、核算口径等方面存在较多缺陷,漏统、漏算问题突出。四是各级统计部门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地方政府的干预。科学发展就是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要重视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不能只追求总量扩张,而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不能只追求产值,要重视节约资源、节约成本等等。以前的统计指标体系,偏重经济增长、总量、发展速度、产值而较少关注社会全面进步、人的福利提高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指标。以上诸多问题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我们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背道而驰的,基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统计和统计工作。
      
    二、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精髓,规律的探究性是统计的客观要求,时效性是前两者的保证。统计工作不仅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不仅可以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而且可以总结历史,预测未来。建立和完善统计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强化统计管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谈谈科学发展观与统计工作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