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宁远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情况浅析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907下载142次收藏

    近年来,我县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创造条件,紧紧抓住沿海产业换代升级带来的有利时机,主动承接产业内移,通过外引内聚,初步形成了以针织、服饰、玩具为主的“三来一补”加工业,以水泥、钢材为主的建材制造业、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资源开发业,有力地促进了本地经济社会较好较快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我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经验及成效

    (一)所取得的经验

    1.打造园区平台,增强产业承接能力。园区是培育壮大工业企业的载体,也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宁远工业基础薄弱,历来是县域经济的“短腿”,为此,我们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以承接工业项目为重点,狠抓工业园区建设,为沿海工业项目落户宁远提供坚实的发展平台。一方面,科学合理规划园区。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聘请3家有资质的单位,对工业园区建设工程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评估以及矿床压覆、地质灾害评估等,系统地对工业园区的现状、园区定位、建设目标、园区布局、环境保护以及发展前景等作了全面论证,科学编制了“一园三区”5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完成了 3.8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并按照“产业集聚、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要求,将十里铺一带规划为加工型工业区,将华石盘一带规划为建材型工业区,将县工业老区规划为资源型工业区。另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财政借贷、民间集资、以地生财、自筹资金等渠道,投入建设资金1.5亿元,在短时间内构建了园区的基本框架,完善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针对榕达钢业和莲花水泥两家企业用电量大的实际,新建了一个11万伏变电站,平整了22万立方米的土地,搞好了建材工业区的水、电、路、讯以及排水沟等基础设施。针对工业老区房屋老化、道路不畅,水、电、路、讯等严重滞后的问题,新建了一个3.5万伏变电站,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修整了原瓷厂、高螺厂的厂房,修建了1000米长的水泥路面。针对十里铺加工贸易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平整土地200万立方米,修建地下管道排水沟4条、园区道路6条,以及长1500米的自来水管道,建成区面积已达1.5平方公里。程控电话、传真及有线电视网络均已进园入户,园区内11万伏变电站正在加紧建设。由于完善了配套设施,改善了园区硬环境,仅2006年,工业园区就引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现已有4家建成投产。

    2.扩大招商引资,拓宽产业承接渠道。我们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主渠道,瞄准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和港澳台地区,利用多种形式,扩大招商,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一是以亲招商。我们在沿海地区宁远籍同乡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了同乡联谊联络机构,并借助在外地工作的老领导、老同事、老板和“同乡会”的社会影响力为招商引资倾情宣传、牵线搭桥,争取了一些大的项目和资金。如打工能人张进德,在返乡投资兴办了台宁车绣厂后,又引进好朋友台商许益彰先生投资400万美元,来我县兴办了伟明服饰公司;打工能人李国安,引进自己原所在工厂的香港和东莞老板投资300万美元,在十里铺工业区兴办了东明手袋厂。二是以诚招商。坚持以诚为本,以信为盟,以诚恳的态度、诚信的环境和真诚的服务赢得外商的信任和投资。经济能人、全国进城务工十大杰出青年欧吉太,在牵头开办莲花水泥厂和莲花大酒店后,有意创建一个大型水泥集团。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出面邀请专家可行性论证,并帮助办理相关重要报批手续。终于使投资2.6亿元的100万吨干法水泥厂落户宁远。目前该项目已投入资金1亿多元,完成了厂区内基础设施和办公楼建设,厂房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7月份可试投产。三是以商招商。狠抓政策兑现和优质服务,通过以诚待人,促成以商引商、以外引外的招商引资新格局。台湾老板郑滋银在宁远投入1000多万元,创办展源纸业、展源米业后,2006年引进自己的韩国朋友来我县工业园区投资500万美元,创办了格林玩具厂。通过大力招商,近年来,全县的外引内联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

    3.坚持多措并举,延长产业承接链条。为了使本地既有条件和基础,尽可能地与沿海转移产业实现成功对接,我们针对客商和项目的不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促成沿海产业向本地转移。一是改革国企,引进外资买断经营。结合国企改制,对“企业无资产、生产无技术、产品无市场”的“三无企业”,均向社会公开拍卖,一些客商取得企业产权后,通过改造,使企业恢复生机,县工业园内的13家工业企业改制后,引资新上加工、电子等企业26家。二是提供厂房,引进外商租赁经营。我县在工业园区兴建厂房4万平方米、职工宿舍和综合楼等配套设施2万平方米,同时,对部分原国有企业的厂房进行修缮,对一些愿意出租办厂的私人房屋进行登记并帮助联系,通过这些途径,向外商提供现成的厂房,外商根据其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厂房租赁生产。如广东东莞赵秀兴和香港客商陈文敏合资租赁工业园内的现成厂房兴办东明手袋厂,总投资达400万美元,去年已投产。三是保障用地,引进外商独资开发。对愿意来我县兴办工业、科技项目的外商,我们按照“符合园区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要求,允许外商通过出让或租赁方式取得项目建设所需土地使用权,并给予优惠,吸引外商开发办厂。如台湾伟明服饰公司,总投资500万美元,在我县购地50亩,目前已建成投产。四是利用能人,引进外商联合办厂。充分发挥我县打工能人多、与外界的联系广的优势,引导和鼓励他们返乡与外商共同创业,实现优势互补。如我县打工能人胡绵仁与台资企业东莞三星灯饰有限公司合资开发三星聚成灯饰项目,目前已在工业园区购地200亩,正在兴建厂房,预计年底可投产。

    4.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产业承接“洼地”。沿海产业转移,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寻找发展环境更为宽松的“洼地”。为了吸引沿海客商来宁投资办企业,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努力,增强对客商的吸引力。一是优化政务环境。成立了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二十条意见》,对外商投资兴办工业企业的用地、用电、收费、交税、贷款、子女入学、奖励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对重点工业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未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任何单位和部门进厂只许检查、不能罚款,只许交办、不能查封。同时,建成了高标准的县政务服务中心,全县39个具有审批和服务职能的部门与单位集中办公,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切实推行电子政务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方便了企业办事。二是优化人文环境。结合开展“道德之乡讲道德”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行业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围绕扩大招商引资,注重加强对投资者和客商的感情联络,使“亲商、爱商、护商”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同时,为投资者和客商提供方便、舒适的经营和生活条件,使其能够心情舒畅地在宁远这块热土上投资兴业。三是优化法制环境。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整治企业周边环境,严厉打击敲诈勒索、偷盗抢劫、恶意刁难、阻工挠工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损害企业利益的违法犯罪分子、社会黑恶势力和地痞地霸,切实保护企业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引回了资金和项目。2003年至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4230.5万美元,内联引资21.0亿元。利用外资从2003年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宁远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情况浅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