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统计基础 提高统计质量
真实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则决定着统计数据的质量高低。只有逐步实现统计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任务落实制度化,统计调查法制化,统计人员专业化和统计手段现代化的工作机制,才能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为实现规范化的基层统计管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也因此,这也成为了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人员必须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
一、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现状
(一)人们对统计工作认识的误区,导致统计数据失真。一方面部分统计对象对统计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观念,导致了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再加上受某些利益所驱动,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等,而有意虚报、瞒报,或者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导致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到不应有的阻碍。另一方面,有个别干部也对统计存在“统计加估计”的思想,致使各项统计数据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较大,造成基层数据失真。再者,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级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有的多次反复催收才能收到报表,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临时的调查表,催报表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对报表进行录入分析处理过程所花的。
(二)基层统计力量薄弱,县乡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很重,而人员力量与之相比则显得有点过分悬殊了。目前乡镇大多只有一个名义上的专职统计人员,部分县级机构也是有编无人,人手相当紧张。这样,一个人可能要干几个专业的统计工作,而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却都要在县、乡两级完成:基层人员配备的有限力量与统计任务巨大的工作量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统计工作的深入开展,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三)基层统计员素质不高,难以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全区统计人员大专以上的只占38 %,大学以上且毕业于统计专业的更少了!所以,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不多,那懂政策、经济、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四)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统计部门没有实权,不能创收,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同级财政资金拨付。在基层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统计日常经费都难以保证,“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现象在基层非常普遍,更不用说有资金支持统计信息网络化建设了。
&nbs
夯实统计基础 提高统计质量
本文2010-03-10 15:26:51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7025.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